鱼龙化及,水又何辜

时间:2022-06-04 06:24:10

我从来未曾承认过所谓的“鱼水情”。皇权高高在上,权臣也好,弄臣也好,忠臣也好,在皇权眼中,一切的忠诚都微不足道。大德若宋太祖赵匡胤,也需要“杯酒释兵权”来平衡心中的不满。

很欣赏新版三国增加的一个片段,刘备入主西川后,不仅开始抛弃之前一直秉承的仁义之说,更开始无端远离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及至称帝,一方面架空诸葛亮的军政大权,一方面也暗中提拔新的人才,抗衡诸葛丞相的权利。而到“朕没有你的扶助,就不能自立了吗”一句,更是把二人之戏推到了高潮。

不愿意去辩证此事孰真孰假,也许史料上并未记载这一故事,但是我仍然宁愿承认这是真的。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君臣关系,而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之行,我认为则带有理想化的成分。也许历史当真无从考证,但是,谁又能证明史书记载的一定正确呢?古人写古人之史,除了实地考证之外,相信有部分是自己主观臆测。而这自我判断部分,则又是结合当时人物心境与性格。但是,为何古人凭此臆测,变成世代考证真理,而今人臆测,就成了改编历史?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难道,鱼已化龙,就不需要水了?”勾践是鱼,李自成是鱼,朱元璋是鱼,刘邦是鱼。但是,当他们化为龙之后,可曾回头看看曾经滋润过他的那一片水?无范蠡文种,勾践无以存国;无李岩等臣,李自成无以一介草莽踏上明朝皇廷;无徐达、常遇春、汤和、李善长,朱元璋无以为大明开国皇帝;无韩信、张良、彭越、英布,刘邦无以在楚汉之争中赢得胜利,而为汉高祖。

但是,到头来,勾践荡平吴国,一雪会稽山辱,范蠡及早逃亡,未及被害,文种留越,得到的却是一把寒剑;李自成打下明朝,李岩等将马上身首异处;朱元璋建立明朝,李善长,徐达因小人挑拨几句就反遭忌害,惨死途中;刘邦建汉,马上以“莫须有”罪名处死韩信等将。

他们所立之功,不比诸葛亮小,他们尚且如此,那么刘备猜忌诸葛亮之事,自在情理之中。

也许,当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教条一出,便生生隔分了君与臣的关系。不过这也难怪,当他们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所考虑的是他人,也就是在向民间广布仁义,这个时候他们将所有人都当作他的朋友。可是一旦称帝,他们就开始为自己着想,为后代着想,而一直延续下来皇帝乃天子的传统早已根深蒂固,当他们称帝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抬高自己,再看到别人恭恭敬敬的眼神,就再也难以放下架子。作为一个帝王,一旦自然承认自己,就要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和后代着想。

到了这时,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觉得草木皆兵,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就要费尽心思,可是,自己高高在上,跪在下面的群臣又偏偏比自己强大。时间一久,在他们心中忠臣也就变成了权臣、弄臣。悲剧就发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十六计中独独反间计屡试不爽。一道反间计似乎可以让所有夙敌下台,回想史上,因反间计而被害的,何止千万?范蠡的一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绵亘了数千年照常生生不息,反而愈演愈烈。这是三十六计的精妙,还是人心的叵测?

范蠡还有一句,亦可作为“千年定律”:“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其共富贵。”如此看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中倒似“有福同享”更为困难。

鱼已化龙,是否还需要水?鱼化龙后,小小的池水自是困不住他,但是呆在池里却能避免许多错误,离开水后,那份自由,又如何与水共享,龙当然再也不愿意被约束。所以,忠臣好似那静如镜的湖水,佞臣则犹如蒸腾而上的水蒸气,催促着水中的东西快快出来。

鱼水情是否存在,是否能绵延,只怕悠悠史书无法告诉我们答案,真正的答案被历史湮没和重现在想象之中,一切的一切,得由百家之言,封建古制来告诉我们答案。

上一篇:伪狂人日记 下一篇:当玛蒂尔德遇到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