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忡忡的妈妈

时间:2022-06-04 02:06:51

我有一个14岁大的儿子小钧,小的时候很乖很听话,但是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行为就愈来愈差。学习不专心,一天到晚在电脑上打游戏,有时打到三更半夜,要他关机还发脾气。孩子的爸爸工作很忙,一天到晚不在家,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就是打,所以我也不敢跟老公抱怨,怕老公又对孩子拳脚相向。但是看着小钧学习成绩一天一天下滑,我忧心如焚,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女士

孩子行为有偏差,问题永远是在父母和整个家庭的氛围上。在这里,我们看到,小钧爸爸的管教方式,会让小钧从小的自我价值感非常的低落。而父母一味宠爱的孩子,也会因为不知道自己行为该有的界限而十分迷茫,同样找不到自我价值。

很多父母有的时候是把孩子视为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在孩子身上寻找自我感。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隐藏要求是:我要靠你为我挣面子,这样我才知道我是谁。你最好别让我失望,因为我生你养你,你不能对不起我。

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再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他们在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如果孩子觉得父母把他们当做增加父母自己价值感的工具,而在心灵的层面没有跟父母有所沟通和联结的话,到了青少年期,很自然的行为反应就是:叛逆。你愈要我怎么样,我就是不怎么样。

王女士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在孩子身上,但是你这里可以做的,就是能够成为一个理解孩子、同情孩子,让孩子能够信任的母亲。而孩子之所以会选择沉溺,逃避,是因为他内在也有一个自我谴责的声音,一直在告诉他一些他不想听也不想面对的事。 这些事你要他跟谁说呢?他内心的痛苦有谁可以分享呢?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做到让孩子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困惑、痛苦,而不会受到责罚、担心和唠叨呢?

父母和孩子如果永远站在敌对的两岸,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是疏离的,有苦也无处申诉,有时甚至父母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痛苦的来源。所以你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做个与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母亲。你的限制性信念可能是:孩子就是要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意思生活,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我教不好孩子。所以要灌输给自己的正面信念应该是: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是个好母亲,我会给孩子他最需要的东西;我接纳孩子的本来面貌,无条件地爱他。

你看到孩子又在打电脑游戏的时候,不自觉会升起“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管教他,我不是个好母亲”的想法时,就要看到这些想法只是你脑海中的过客,跟它们说声“谢谢你的分享”,然后回到当下你该做的事上面。也许你可以轻声地提醒孩子该念书了,也许你决定让他再多玩一会儿。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由于它不是处于恐惧和责难,所以孩子会听从的比率会大大的增加,慢慢地孩子就会从迷失中走出来。

上一篇:从听歌看你的清纯指数 下一篇:卡托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