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各行当的唱腔特点窥探

时间:2022-06-04 12:21:38

摘 要:豫剧是我国古典的五大剧种之一。豫剧的唱腔磅薄大气、抑扬顿挫、唱腔婉转、吐字圆润、韵味悠长、表现生动,以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和细腻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著称。豫剧的行当非常齐全,行当之间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唱腔,这些行当的唱腔都有其独特之处,深入探索和分析豫剧各行当之间的唱腔特点,对于深入研究豫剧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豫剧 行当 唱腔 特点 窥探

豫剧因为早期的伴奏以枣木梆子打拍为主,所以又名河南梆子,它是发源于我国的河南省地方戏曲的精品,是我国古典的五大剧种之一。[1]豫剧的唱腔磅薄大气、抑扬顿挫、唱腔婉转、吐字圆润、韵味悠长、表现生动,以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和细腻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著称,豫剧也因为其自身高超的艺术性而广受群众的喜欢和欢迎,当前,除了河南省外,我国的十多个省区都有专业的豫剧团存在,爱好者遍布全国各地,在2006年,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是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逐渐提高。豫剧的行当非常齐全,行当之间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唱腔,这些行当的唱腔都有其独特之处,深入探索和分析豫剧各行当之间的唱腔特点,对于深入研究豫剧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对豫剧个行当的唱腔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到豫剧经久不衰流传发展的秘密。

一、生行

豫剧的生行主要是四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生、大红脸、二红脸和小生。其中,大红脸和二红脸都属于须生,而且扮演的角色都有独特的规定,一般大花脸只演关公,而二花脸一般只演赵匡胤、秦琼等英雄人物。所以,大花脸和二花脸的发音方式主要以演员的原声为主的“大本嗓”唱法,或者是假声为主的“二本嗓”唱法。由于大红脸与二红脸扮演的大多是英雄人物,所以唱腔大多嗓音洪亮,音域宽广,声若巨雷,又似洪钟,用以表达英雄人物惊天地、泣鬼神的高大形象和豪迈性格。而有一些豫西调的须生,在唱法上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扩大演员嗓子的音域,便于发出雄浑洪亮的声音,借以更好的塑造剧中人物。比如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他就擅长用假声为主的二本腔和真假声结合的“夹板音”唱法来塑造人物,而且在唱腔结尾的时候,特别注重甩腔,有时一个音一口气能拖相当长的时间,能够极大丰富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2]豫剧中的小生,一般都是扮演年轻尤为、相貌清秀的才子和少年英雄形象,比如吕布、周瑜之类,而为了更好的塑造年轻英俊、潇洒的形象,小生的唱腔也多以高亢、清脆的假声为主,小生的发音位置靠前,唱腔音色尖、细,音区也较高,声音回味悠长。在吐字上,讲究吐字清晰,行腔刚柔并济,在唱腔尾音的拖腔处理上,常常用细微、轻盈的小弯儿作进行衔接,用一些清脆而昂扬的虚声作陪衬,这是小生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

二、净行

豫剧的净行,又叫花脸,主要分为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种形式。净行一般在豫剧中塑造的形象都是那些性格暴躁,或忠或奸,性格特点比较明确,个性比较突出的人物。其中,黑头一般要表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正面人物,比如包拯等清关形象。黑头的唱腔特点比较明晰,在发声方法上讲求共鸣的堂音和虎音为主,演唱时,演员大多以本嗓为主,大多以腹腔、胸腔共鸣为主,发出的声音洪亮,仿佛霹雳一般,再辅以生动形象的表演,可以更好地表现正面人物威风凛凛、正气浩然的威武形象。黑头在吐字上都非常讲究,以所谓的气口和喷口为主,念白时吐字清晰,从不拖泥带水,每一个字都仿佛从口中喷出一般,所以叫喷口。大花脸和二花脸一般主要以武戏为主,唱功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十分注重注重念白,剧目中常常用大段的念白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通过念白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大花脸和二花脸的念白,吐字清晰,节奏明快紧凑,在紧张到情节之中,吐字犹如爆豆一般,但是字字不含糊,都能让观众听得清晰明白。[3]大花脸和二花脸的念白节奏快慢搭配、张弛有度,时而威严,时而俏皮,更使角色进一步丰满起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旦行

豫剧的旦行主要有四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旦,即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四种。这四种旦角在发声方法上都是一致的,主要是二本嗓也就是假声为主。但是,这四种角色在演唱的方式和气质上却风格迥异,更有千秋。从传统上来讲,旦行的演唱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用假声为主,音色较柔细,并且主要以高音区为主进行演唱,这种演唱方法主要是结合女性演员声带较长的特点,所以这种唱法最适合的是女演员 :第二种是以真声和假声结合的混合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低音区以本嗓为主,声音低沉,感冒饱满,而到高音区的时候,又换做了假声为主,能够表达角色激烈的情感变化。这种演唱方式,主要适合那些声带较短,高音区比较吃力的男演员,也就是传统的男旦演员,这种演唱方式又称“阴阳嗓”;第三种方式是以本嗓为主,以真声来进行演唱。这种演唱方式一般主要在中低音区演唱,音色较宽广,醇厚,回味无穷,这种演唱方式主要是适合老旦演员的演唱。随着现代豫剧剧目的丰富和演唱方式的改进革新,现代戏中的旦角主要是以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为主,表演的形式更加灵活丰富,更加适合塑造不同性格和身份的戏剧人物,豫剧旦角的演唱,一般都以丹田气为主,在气息的使用上比较丰富。由于旦角的唱腔都比较长,那么对于演员气息的运用就格外高,旦角演员都擅长“偷气”,在一句完整的句子中,合理利用不同的的顿挫来偷偷换气,是整段唱腔听起来完整自然,浑若天成。

四、丑行

豫剧中的丑行,又叫三花脸。这个行当一般主要是扮演那些滑稽、可笑、憨厚的角色,也可以表现阴险、狡猾、贪婪的反面角色。[4]丑行在声音的运用上比较自由奔放,可以随意使用本嗓和二本嗓,只要能够与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吻合即可。这也使丑行的演唱更加轻巧灵动,富于变化,传统的丑行主要是以二本嗓为主,借助高亢尖利的高音,塑造剧中惹人发笑的丑角。在吐字上,丑行讲究一字一板,节奏感强、音韵更加运行自如,在实际的表演中,常常运用大段类似于快板的念白来烘托剧中的人物。因为,丑行一般是以武戏和表演为主,演员在表演中,一边进行大量的肢体动作和浮躁表演来塑造人物,那么另一边还要用轻巧明快的念白来衬托角色的灵动,这就对丑行演员的气息有了更高的要求,丑行演员一般都十分擅长使用花腔。在气息的运用上,非常擅长用偷气、闪气的方式,让整段念白和演唱的节奏更加明快。丑行在行腔上,一般多用跳音、滑音等技巧来表现风趣、滑稽的人物形象。

总之,豫剧的行当丰富,唱腔各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入研究豫剧不同的行当的演唱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和欣赏豫剧艺术,进一步丰富豫剧的演唱技法,促进豫剧实现新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豫剧二团)

参考文献:

[1] 郭克俭《豫剧唱词语言艺术特征》《中国音乐学》2010/04

[2] 陈国华; 潘薇《河南省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豫剧为例》《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3] 薛中君《豫剧的传统与革新初探》《戏曲艺术》2006/04

[4] 郭克俭《豫剧起源新探》《中国音乐》2007/03

上一篇:浅析南宋女词人的幽怨情怀 下一篇:论我国二维动画发展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