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课堂清晰起来

时间:2022-06-03 11:30:42

让自己的课堂清晰起来

摘 要: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教学重点要热,难点要清。课千万不能‘糊’,难点不能绕道走,也不能马虎从事,要在清楚、清晰上下功夫。“通俗而言,教师对课堂教学要心中有谱、有度、有情。但要达到目的,课前备课环节就必须精细雕琢。

关键词:教育 敬业 反思 积累

长期以来,有一种困惑始终萦绕于心。

回想九年来的教学生活,自认为上得满意和舒心的课不多,更多的时候,总是带着些许遗憾走下讲台,又重新抱着些许不安和期待走上讲台。虽然经常用“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来宽慰自己,但是身处三尺见方的舞台,内心依然想着试图有所改变,有所参悟,让自己在这高尚的事业中能获得一份良心的安宁和教学素养的提升。因此自己平日里备课时,想得最多的就是“这堂课该怎么上?”,现在细细想来,真是自己的备课环节出了纰漏。

记得初执教鞭时,备课是我较松的一件事,遵循前辈的规矩,左摘右录,拼凑成文,然后高兴地捧之上课,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传授“舶”来的知识,甚至照本宣科,不出笑料就是上“好”课了。自以为这就是授业传道。可是现在,反思一下,不难看出,这种程式化的备课只是知识的罗列和表象的演示,看似“拿来”的东西不少,其实自己的东西太少,且没有条理,因而上课时底气不足。

现在,偶尔翻阅过去的备课本,竟也会不时脸红,恍若感知到了“入门”与“入道”的差别了。尤其是近些年来,自觉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后,那种想变通的心思霎时被激活了。渐渐悟出自己的困惑仍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起来。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就像我们与人交流,你要向别人表达什么,自己首先应该清楚,然后再考虑到如何去与别人交流,这样别人听起来才会很明白。落实到课堂教学上,那就要求执教者要把自己的教学清晰起来。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教学重点要热,难点要清。课千万不能‘糊’,难点不能绕道走,也不能马虎从事,要在清楚、清晰上下功夫。“通俗而言,教师对课堂教学要心中有谱、有度、有情。但要达到目的,课前备课环节就必须精细雕琢。

为了突破这一备课中的“瓶颈”,我在备课时慢慢尝试运用自我设疑,自我归结的方法。不管是什么体裁的课文,怎样组合单元,总要明确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被组合成这样的单元,意图何在?问题似乎简单,既不复杂深奥,又不虚无飘缈。然而,如若静下心来研究自己的课,就会发现自己对这些问题回答得欠准确,不到位。所以课上得不够理想,往往毛病就出在对课文一知半解,浮、偏,甚至主观臆断,南辕北辙。

因此,对我而言,要提高教学质量,过好教材关至为重要。钻研教材,教师可有自己个性化的方式方法,无须强求一律,但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共同的,均应下点功夫:

首先应通读教材。

教学实施应有计划有目的,切不可拿到课本就急急忙忙上课。应该先弄清楚教材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大体上是怎样组合的,课时怎样合理分配;哪些课文需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发挥。这样,教材摸透了,框架也清楚了,上课才会成竹在胸,不会出现如俗语所说的“烂泥萝卜洗一段吃一段”教到哪里算哪里的毛病。

其次应明确重难点。

备课环节的精心突破口就是突破重点和难点,让重点和难点变得清晰,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让课堂充满对话,才是课堂教学的活水泉源。一堂课,重点在哪儿,难点在何处;哪些课文要重点敲打,让学生牢记不忘,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切忌浮光掠影,大而化之。粗读似乎都懂,若问几个为什么,或参阅资料时,看别人能从中提出那么多新问题,为什么自己提不出来?就会感到无语而愧疚。

再次就是应多咀嚼课文。

要读懂课文,尝到其中的奥妙,生成教学疑难,必须在咀嚼上下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避难,疑难之处不绕过,更要细细咀嚼。高中语文所选文章都是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因此,自己要积极思维,真正自己弄懂并有切实的感受。如怎样把严肃、严谨的话题化为生动有趣而有启发性的细小问题,又有意识地注重问题间的逻辑关联。

原来的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现在已经不再了,那就是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这是难教的一篇戏剧。文本的文字通俗易懂,但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不能深入感知,只是停留在剧情层面。我在备课时围绕一个字眼“穷”,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扬长雄和吴太太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穷人?对吴太太的哭“穷”,你认为三块钱国币能缓解她的家境和不满吗?从课文中,你能找出说明这群人变穷的真正原因吗?我认为“穷”字能巧妙关联本文的主旨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文章会有更深入地了解。

最后要学会课后的反思与积累。

准备好的教案,预设好的问题进入课堂会瞬息万变。备课时的预设生成会因学生的思维与学情的变化而难以掌控,如若过于拘泥,反而使之成为束缚,这些年来,我就是在起起伏伏中不断总结反思过来的。这种反思,我主要立足于高考和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我在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会有意识地渗透高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目标;会有意识地拓展文本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会有意识地把学生、作者和我三者关联,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换位思考;会有意识地在课后,采用询问式的方法,收集学生和想法,获得最直接的反馈,及时做好补救工作。

总之,教无定法,“备”无定规。熟读教材,钻研文本,认真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我相信如果自己时刻强化备课规范意识和创新突破意识,一定会备出高质量的课,上出学生满意的课来。

上一篇: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下一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