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探讨

时间:2022-06-03 10:12:57

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方法对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中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45例生后1周内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新生儿病房2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师进行静脉穿刺并同时作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由同样2名护师进行静脉穿刺,但不作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新生儿疼痛行为评分量表NIPS”在穿刺后1min内进行评分,对疼痛量化,记录每次静脉穿刺后的疼痛评分。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作与不作非营养性吸吮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245例新生儿平均疼痛评分为5.8分,两组患儿进行穿刺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088-02

目前,新生儿的疼痛神经元通路在解剖上已成熟,与婴儿、成人相比,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更弥漫、强烈且持久,疼痛会带给新生儿一系列的近、远期的不良影响,更甚影响脑的发育。但目前,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关注较少,新生儿疼痛常得不到及时处理。鉴此,该研究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旨在对新生儿疼痛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止痛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45例生后1周内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中收治的245例生后1周内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7例、女11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及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剔除未一次穿刺成功的病例,由新生儿病房2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师进行静脉穿刺并同时作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由同样2名护师进行静脉穿刺,但不作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新生儿疼痛行为评分量表NIPS”在穿刺后1min内进行评分,对疼痛量化,记录每次静脉穿刺后的疼痛评分。

1.3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统计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在疼痛刺激后,观察组评分为(4.9±0.8)分,对照组评分为(6.1±0.9)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新生儿不会自述,故长期以来新生儿疼痛得不到及时处理,其疼痛问题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但目前的研究证明,疼痛刺激对新生儿会造成短期、长期的不良影响:疼痛刺激会引起机体一系列全身反应,如灌注减少、耗氧量增加、代谢增加、病情恢复差、免疫改变的短期不良影响;长期上有报道证实早期的疼痛经历会影响日后行为。影响取决于疼痛的类型,持续时间、程度,反复遭受疼痛会引起新生儿痛觉改变,对足月儿疼痛刺激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继发性疼痛过敏会持续数月更甚数年,并可致患儿日后发生慢性疼痛综合征与躯体不适,发育迟缓、社交困难、自我调节能力差、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行为功能障碍。故,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新生儿疼痛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学者们已针对缓解或减轻新生儿疼痛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环境和行为干预(如治疗、抚触诱导性治疗等)和药物治疗都有涉及,而非营养性吸吮是其中一种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主要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或促进能直接或间接调节伤害性感觉传导的5-羟色胺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该文通过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观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生儿止痛方法。

上一篇:胎盘植入致子宫穿孔2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