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壮山河的正气歌愤世嫉俗的清廉诗

时间:2022-06-03 08:10:13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至于它清政廉洁的主题思想却错误地被人们(权威)定为清高思想,当成糟粕,被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这实在太可惜了,我们着实犯了“郑人买珠”的错误。

从批判继承的模式出发,自然会认为:刘禹锡为自己的陋室作铭,极力强调他的陋室不陋,无非是他封建士大夫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思想流露,是他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世界观的自我表现;同时认为它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益无补,是消极的、不可取的,因而在教学中尽量回避《陋室铭》的思想内容,只谈它的艺术形式。《陋室铭》清政廉洁的主题思想被忽略了曲解了, 它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所显露的斗争锋芒被抹煞了,使作品失去了不少光彩,贬低了它的实际价值。

从实际出发,我们必然看到《陋室铭》闪烁着灿烂的思想火花。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微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我们之所以酷爱《陋室铭》,首先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境界的高超,其次才是表现这种高超思想境界的艺术形式的高超。刘禹锡若没有迸发的思想火花,焉能有含蓄警策的语句?如果我们说《陋室铭》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的话,那么清政廉洁就是它的主旋律。刘禹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极力强调他的陋室不陋。全文分四层意思:

第一层:陋室不陋,唯吾德馨。既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居室的陋与不陋就不取决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取决于它的主人之德。“唯吾德馨”,所以陋室不陋。即使“斯是陋室”,可我的品德高尚,不追名,不逐利;虽身居陋室,却胸怀天下,志在报国,根本不觉其陋。对于德,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刘禹锡“唯吾德馨”的德是什么内容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做了具体化的解释,他所指的德就是诸葛亮、扬子云清政廉洁、为官不贪的美德。

第二层:陋室不陋,唯吾情调高雅。刘禹锡从陋室周围的景色、往来人物、生活内容等三个方面强调陋室不陋:苔痕漫上了石价,苍翠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郁郁青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弹弹素琴,读读诗经……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其情调高雅,潇潇洒洒,乐趣无穷。这里没有贪欲,没有物质享受;只有凛凛清风,浩然正气。这段是对陋室的热情赞美,也是对清廉的由衷歌颂。

第三层:陋室更显英雄本色,英雄所见略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列举了两位古代名贤居陋室的例子证明陋室不陋,同时照应上文“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不都那么简陋吗?可有谁能说它是陋室呢?人们往往把他们并非富丽堂皇的居室和他们的伟大人格一起敬仰;人们常常把他们简陋的居室和他们清政廉洁的美德一起称颂。陋室更显英雄本色,我刘禹锡对陋室的态度与名贤们不谋而合,有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意思。俗话说:“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刘禹锡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入铭文,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显然是以诸葛亮、扬子云作为座右铭,当作效法学习的榜样,而没有把自己和诸葛亮、扬子云相提并论,以名贤自居自傲或以名贤来抬高自己的意思。

第四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借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全文的总结,同时作为证据,证明陋室不陋。孔圣人都说君子居住,没什么陋的,这就把“陋室”之“陋”彻底地翻了过来。

《陋室铭》以陋室为题材,以清政廉洁为主题思想,以铭文为武器,给恶势力以沉重打击。刘禹锡托物抒怀言志,通过对陋室的礼赞,达到对陋室主人那种不追名不逐利的清政廉洁的高尚品德的礼赞;通过对陋室的礼赞,去实现对当时的世俗观念的严正声讨和批判。它对势利小人是无情的蔑视和讽刺,它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炉,真不愧为一首愤世嫉俗的清廉诗,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可能有人会说:《陋室铭》的主题思想是清政廉洁的根据还不充分;其清高思想还不能完全排除。是的,我们剖析有清高思想倾向的典型作品《陋室铭》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争论清廉思想与清高思想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清廉思想是清高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清高思想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抽掉清廉的内容,还有什么(清)高可言了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肯同流合污、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是清高思想的灵魂;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和情操,是它的本质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在旧社会,清高思想自然不会被统治阶级所赏识,也不被人们所理解,这是正常的。在思想解放的今天,我们仍对它横加指责是没有道理的。富有清高思想的人要清高,本身就要和污浊作斗争,就要面对现实,就要从我做起,怎么能说他脱离现实斗争呢?

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地排斥清高思想,尤其是不能遗漏和忽略它清廉的内容。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在讲《陋室铭》的艺术性的同时,理直气壮地讲它的思想内容,古为今用,借助这类教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清政廉洁的思想教育,让子孙后代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上一篇:开在心中的希望之花 下一篇:清醒的爱 恰当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