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根治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03 07:16:36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根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53-01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持续痉挛,粪便瘀滞近端结肠,使该段肠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1]。自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经举借肠根治术29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21,女8例,年龄6个月~4岁,29例均为经行巨结肠根治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家长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术前护士应向家长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的方式,优点:此手术属于外科微创手术,简单、创伤小、出血少而且体表无疤痕,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2],便于护理。消除家长的心理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对患儿要多接触,多亲近,使他们消除陌生感,减少其哭闹和恐惧,配合手术准备,使手术如期进行。

2.1.2 饮食 术前嘱家长予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渣饮食,对消瘦、营养不良者,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予输注血浆、白蛋白等,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增强其手术耐受力。术前1d改进食糖水,术前禁食8h。

2.1.3 肠道准备 术前7~14d,用温盐水(水温在38~41℃,100ml/kg)清洁灌肠1次/d,术前晚和术日晨各加清洁灌肠1次,清洁灌肠后再灌入0.2%甲硝唑液20―40ml保留灌肠。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全麻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吸氧、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并注意面色、口唇、甲床色泽变化和肛周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

2.2.2 管道护理 患儿术后身上留有胃管、导尿管、肛管及静脉留置管等多根管道,要注意妥善固定,对年小患儿双手予约束带固定,防止患儿自行拔管,防止引流管牵拉、扭曲、折叠,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留置导尿期间,每天两次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每周两次更换引流袋。

2.2.3 营养与饮食护理 术后一般进食1~2d,予静脉营养支持,拔出胃管后,先进食糖水,如无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即可逐步过渡至全流、半流、软食。

2.2.4 肛周护理 臀部适当抬高,避免肛管与床面摩擦,引起患儿疼痛或肛管过早脱出。不兜尿片,充分暴露伤口,观察肛周有无渗血渗液,随时用用呋喃西林棉球擦拭肛周皮肤的分泌物及粪便,并予局部红外线照射,保持肛周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肛周皮肤出现轻度红肿,可用氧化锌软膏局部外用。术后2周开始扩肛[3],1~2次/d,每次5~8min,以预防吻合口狭窄。

3 出院指导

嘱家长耐心喂养,使患儿饮食规律,少量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教会家长扩肛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加强患儿排便自控能力训练,使其建立排便反射,形成定时排便习惯。注意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如有腹痛、腹胀等情况及时回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刘欢.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10):34.

[2] 周红,陈永卫.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6.

[3] 李振东,王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1-292.

上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使用的配合要点 下一篇: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室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