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20年天真与经验之歌

时间:2022-06-03 01:04:45

郑渊洁式奇迹只能在80年想主义气质下方能生长,他又以在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嬉皮气质消解着80年代。他喝80年代的奶水长大,却又亲手埋葬了80年代。

剃着光头的郑渊洁穿着一件鲁西西标牌的T恤衫,他已经不是F40了,这是个50岁的老牌靓仔。

退回到28年前的那个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77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78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而这两次都没有郑渊洁的身影。

那一年,22岁的北京青年郑渊洁遇到人生第一个瓶颈,他刚从队伍复员回来一年,在一个工厂里当水泵管理员,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友,生活正在向他慢慢张开既定的怀抱。

忽然一个晴天霹雳打来。女友的父母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突然向这个年轻后生摊牌:你要不去考大学,要不就离开我女儿。二十多年以后,郑渊洁这么说:“我生来就不习惯被智商比我高的人,在事先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考我。”说这话的时候,郑渊洁抽着白沙烟。22岁时,他听都没听过的香烟牌子。

“本来那个年代,大家都是拿36块,人的物质水平都差不多,女孩的爸妈也觉得女儿和我这个工人好也挺好的,突然恢复高考那么一下,把人的欲望全部吊起来了,而我身边的那些哥们全都上了大学。我一下子成了另类。我当时非常痛苦,比哭还难受,我小学只念到四年级,让我去考大学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我难过的是,如果没有文凭,我是不是连最基本的择偶权都没有了?”这就是80年代初期困扰郑渊洁的念头。

因为在有限的小学生涯中,写作文受过老师的表扬,所以此时水泵工人郑渊洁产生了写作的强烈想法。

郑渊洁说:“我多亏了读书少,就是无知者无畏,如果书读多了,我肯定知道,一个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人是不可能写作的。”此时的中国是文学青年的黄金时代,郑渊洁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一开始便决定写诗。有一天等他忽然发现那些牛逼的诗人在饭桌上打一个饱嗝写出来的句子,都比自己苦心经营的那些诗好过万分,便果断地放弃了做诗人的梦想。虽然此时诗人是最获女性青年青睐的职业。

郑渊洁说:“那时候,文学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写儿童文学的是被淘汰下来的,而写儿童小说的又比写童话的要高一点点。最看不起的就是写童话的。我一看写童话的没人,就我一个,我说自己是老二,没有人当第一。所以我就写童话了。”

8年之后,只刊载他个人作品的杂志《童话大王》创刊。今年是创刊20周年,5月中旬,他将去北大参加《童话大王》创刊20周年的报告会。

一个人每个月满足一本32开本杂志的用稿量,而且坚持了20年,没停刊,没延迟。放眼古今中外都是唯一。

郑渊洁说是当年管理水泵的职业病帮助了他。看水泵的有一个职业病,眼前看着的东西必须源源不断。有一次水泵断了,全工厂的男女都在洗澡抹肥皂,这下子炸锅了。于是郑渊洁一个月的奖金全部被扣。这下他有教训了。

“我觉得畅销作者必须都看过水泵,你看张恨水,都开始恨水了。这里面肯定有关系。”

80年代是他的黄金时期,他努力回忆那个时代。

那是一个鼓励致富的时代,之前没有这样的时代,之后的时代越发变本加厉,而发轫却是80年代,大家冒着劲儿想着法儿发家致富。他寻思一篇文章的利益最大化。70年文章有时候是没有稿费的。一篇文章千字三四块,如果凑在一本刊物上,那么就有千字10块了。这是他最初办杂志的理想状态。1985-2005,从理想到实现的5年,恰恰就是80年代的时代特质。

那个年代,还有一个特征,让郑渊洁念念不忘,泡妞似乎不用钱,看电影、吃饭都不怎么花钱,现在想想,还是计划经济年代好啊。

80年代留给他的关键词还有公共场所洗澡,那好像会议笔录一般奇怪而又严肃的气氛,一个单位的男男女女,脱了衣服,大家坦诚相见。还有10块钱就能吃得很好的馆子。这就是80年代。一个可爱明媚机会四伏的时代。

上一篇:我属鼠,米老鼠的鼠 下一篇:Tiger:新一代操作系统出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