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之我见

时间:2022-06-03 09:04:28

(长岛第一实验学校山东长岛265800)

案例背景:

镜头一:一位教师在讲完课文即将下课时说:“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课后大家把全文背下来。”(课上,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背诵。)

镜头二:傍晚放学,一位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同学们,明天我们学习第五课,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全文背诵。今晚大家把课文读一读,把第一、第二自然段背下来。”

镜头三:语文课刚开始,一位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作业,结果有一部分学生背不下来,于是教师很生气地说:“你们这些背不下来的同学就抄写课文,抄到背下来为止。”

这是我身边的同事在平日教学中的一些关于背诵方面的做法,作为旁观者,我深感其中的不妥。于是,平日我对背诵教学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某天,学校领导听课,我很自然地将一些做法运用到课堂上,受到了听课领导及教师的认可。

案例描述:

这节公开课我讲的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松鼠》。文章写得很美,课后第一题要求背诵喜欢的段落。课文第一段写得是松鼠的外形,我是这样教学的:

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从哪里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外形是按顺序描写的,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这段话并指着课前在黑板上画的松鼠图问:

“这段话描写了松鼠哪几个部位?谁上黑板指着图说说?”

“面孔、眼睛、身上的毛、大尾巴。”

“你能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外形?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

“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这样写的方法很好,让人读起来觉得很有条理。”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精妙,我设计了让学生比较句子。

“老师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了松鼠的外形,大家和书上那句话相比,看看哪句好?”

我用小黑板出示句子:小面孔上有小眼睛,身上有灰褐色的毛,一条大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学生们回答:“我觉得书上的好,书上说玲珑的面孔,写出了松鼠面孔又小巧又美丽,而老师说小面孔,表现不出什么样的面孔。”

“我觉得书上的好,老师光说松鼠身上有灰褐色的毛,而书上还写了松鼠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我读了能感觉到松鼠的毛很漂亮。”

“我也觉得书上写得好,大尾巴是毛茸茸的,我觉得很漂亮。”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发现书上描写得比我写得好,而且我觉得书上这个‘嵌’字用的最好。你们觉得呢?”

“我知道‘嵌’的意思是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用在这能表现出眼睛长在脸上很和谐,很漂亮。”

“‘嵌’比‘长’显得更自然,更漂亮。”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体会,我们了解到作者不但按照顺序写了,而且用上了优美准确的词语,把外形写得这样具体、这样美丽。你们体会到松鼠的美丽了吗?请你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请看黑板的松鼠图。他读到哪,你就看哪。”

指定两个学生读。

“同学们,这么有顺序、优美的一段描写,有没有同学能照着图说下来?”

说完,有一多半的小手举了起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点了两个学生背,都背得很流利,没有错字。然后请大家都站起来背背试试,结果全班只有两名学生背不下来。从学生们兴奋的小脸,闪亮的眼睛中我知道了这一段的教学我完成得很成功。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达到自然的熟读成诵。

案例评析:

教学本段,我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及体会表达,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将重点句段指导背诵,大部分学生当堂能背下来。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达到了高效的课堂效果。

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的重要手段。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虽然明白背诵在学生学习语文方面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强调能力培养、重视思维训练的同时,不抓或很少抓语文背诵,而把要求背诵的任务放到课前或课后。这样不但降低了课堂效率,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且背诵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作业之一。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失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吟诵”时曾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他道出了教育艺术的理想境界——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将课堂背诵挪到课外背诵,学生是不是感到苦?感到累?怎样让学生乐意背诵,把它看作是享受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多想办法,使背诵教学收到应有的效益。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好用的指导背诵的方法,如“观察比较指导背诵”“寻找支撑点背诵”“利用板书背诵”“按课文思路知道背诵”“尝试回忆法背诵”等,效果很好。此外,我还用朗诵会、竞赛等等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养成习惯,以益于其终身。 总之,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呼唤教师加强背诵教学的指导。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不求甚解、不去思考、记忆时间不长等现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背诵能力效果甚微,且容易养成不良的阅读、背诵习惯。

案例建议:

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语文课的学习。教师本着提高教学效率、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原则,课堂教学要精讲多读,注重语言识记教学,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篇背诵好,使之成为学生语言的财富,以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上一篇:《一面五星红旗》第一课时教学 下一篇:My New Teachers 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