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主体性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间:2022-06-03 08:59:42

德育的主体性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 要】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都是以“德智体美劳”为主,而德育是重点,其是教育中关键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所出现的“对德育的重视不足而引起孩子不健全心理”问题展开研究,论述了当前小学以思想品德为主体的德育存在的不足和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主体性;小学思想品德课

德育教育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它对于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德育教育目标抽象化、空洞化、教学模式传统等,这些问题给德育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思想品德课是使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加强学生道德素质上有着关键性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但是因为现实中的学校思想品德课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与德育主体性的关系

思想品德是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德育课程,是实现学校施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根据。对于指引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起着不可动摇的作用,也是使他们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有良好素质教育、道德底线、文化素养、高尚品质的祖国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随时都可能沾染上其他颜色,学好思想品德课是刻不容缓的,所以老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出现的不足

针对目前小学缺少德育主体性教育的原因,可以分成三点:①老师方面,小学的老师总是一人兼几科老师,在教材的准备上也补充完整,上课都是照着课本上的文字读,最多再举几个例子,从而缺少一个真正教思想品德的老师来为学生上课。②学校方面,学校极度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只是把它当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③学生方面,学生自身对思想品德也不看重,在现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不止是学生不在意,就连家长对于孩子的自身品德也不在意,只要成绩好就好。再加上考试之前,语文、数学老师也是经常占用思想品德课来进行复习讲题,学生就更加觉得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在“看成绩说话”的今天,出现了以上三种情况,以至于思想品德课被老师同学忽略,所以在学校要实施以德育为主体的教育是基本不能实现的[1]。

三、有效发挥德育主体性的措施

(一)抓住重点,认真备课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一般包含“明理、感知、激情、导行”四个内容,而“明理”又是思想品德中加强学生到的人生的关键。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要掌握的道理和观点就称之为“明理”,所以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道德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这些内容的关系,要重点理解“明理”,在这个基础上再“导行”,以便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

比如在讲“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一章时,要把重点放在历代的英雄人物身上,让同学们了解“怎样做人”的道理。要向那些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学习,以培养自己克服困难,奋发图强的良好品质,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不断向前。

(二)创建和谐氛围,增强学生求知欲

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可塑性非常强,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道德,如果不用正确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活动吸引他们,而只是在课上照本宣科读课本上的概念、理论、意义,学生们肯定是不会放在心上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根据相关的课本内容改变课型,增添趣味性,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景环境,使他们积极自主接受教育,甚至自发思考问题。

比如在讲“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两位同学在公园游玩。野餐后,他们把剩下的食品垃圾等留在了草坪上。

小兰家的狗因为误食了老鼠药死了,奶奶说要把它扔到旁边的小河里去。

夏天,花坛旁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抓蝴蝶。

通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后,学生们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把小狗扔到河里和把垃圾丢在草坪上都是污染了环境”。通过改变课型,这不仅使学生融入到这个情境中,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让学校重视德育教育是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的根本方法。大量投入时间和金钱使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起来是不够的,必须要把德育看做是项工程。它不是某个阶段,某个地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看到成效的,它是每时每刻都沁入在每个教育步骤中的,具体体现在校园内每个教职员工身上。学生们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不止是在课堂上和课本中,在学校和老师、同学说话也会沾染。所以,对于德育教育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不能从局部,要从整体上不断改革[2]。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组成环保小队,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维护社区的文明环境,包括宣传环保知识、调查不文明行为、维护环境卫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提升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结束语

面对现在“德育”于“智育”同样重要的今天,实施高素质教育是必然选择,应该从小抓起。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出现的不足,学校应该重视起来,不能只让学生只学习有关应试教育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品德活动,从而在活动中学习有关道德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芝.实施主体性教学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238-241.

[2]尤春莉.思想品德课程如何确立德育的主体地位[J].宁夏教育,2013,Z1:75.

上一篇:浅议新课程高中物理的问题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