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玉的工艺探微

时间:2022-06-03 08:55:03

岫岩玉的工艺探微

摘要:岫岩玉雕工艺特点十分鲜明,面对不同的玉料有不同的工艺技巧和方法,在巧用俏色的基础之上,还会根据玉料特点进行加工,实现玉尽其美,物尽其用的目的。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岫岩玉雕工艺的发展前景让人看好。

关键词:岫岩玉;玉雕;工艺

岫岩玉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的玉料之一,与中华文明相伴,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岫岩玉在工艺水平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中国宝玉石界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岫岩玉雕作为岫岩玉文化的重要载体,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近十年内,又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准确的体现了玉石雕刻中工艺与原料的关系,没有精湛的工艺,再好的原料也仅仅是顽石而已,难成大器,必须要经过精巧的人工雕刻,才能够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玉器的雕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要针对原料去做减法,所谓做减法,意思就是在玉器的设计上一定要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因料施艺,去除原料上”多余“的部分,或者说是影响整体美的部分,保证造型的艺术美,这样才能够实现艺术创作的宗旨。

玉器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信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中国人特有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密不可分。玉器在雕刻的过程中,既能够体现大自然的精巧之美,又能够凸显出人工在其中的发展和锻造,吸收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实现了玉尽其美,物尽其用的目的。而这也正是岫岩玉雕的核心。岫岩玉雕多以圆柱体的浮雕内容为主,造型古朴简练,风格雄浑奔放,尤其是擅长使用“俏色”。所谓的“俏色”,指的是玉石在天然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混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在西方艺术的视角里,这些瑕疵都是应带抛弃的废料,但是在岫岩传统玉雕的认知中,则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突破创新的天窗。俏色就是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综合构思,将俏色赋予能够和玉器整体造型相匹配的设计与寓意。比如说岫岩玉雕中的神作《蝈蝈笼》,整块玉料呈现晶莹翠绿之色,但是在玉料的边角却有一块颜色发红的杂料,正常玉雕工艺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把这块红色的杂料去除掉,但匠心独运的岫岩玉雕大师们则将这块红色的杂料设计成一朵含苞待放的红花,这样红花与翠绿的蝈蝈笼交相辉映,不仅没有破坏整个玉雕工艺品的设计,反而让整个作品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再比如岫岩玉雕珍品作品《寿山福海》,整体造型是一个翠绿的大桃子,但在这块难得的玉料上,却有点点白色的杂料,如果把这些杂料剔除掉的话,却容易把玉雕造型的核心寿桃破坏掉,如果保留则寿桃上的杂质太多,非常影响玉器造型的美感,是两难的处境。但到了岫岩玉雕艺术家的手中,这不仅没有影响玉雕的整体器型,也没有进行过多的调整,仅仅是将白色的杂质雕刻成了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的蝙蝠,就将这件玉雕作品的缺点完全变成了优点,成为了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岫岩玉雕在工艺上的独特优势更是不胜枚举。

在面对不同的玉料时,除了要巧用俏色之外,也需要根据玉料的特点进行甄别和取舍。总得来说遵循的是良玉不雕的原则,也就是说玉雕工艺品的设计不能够掩盖掉玉石原料本身的美感,不能够喧宾夺主,要争取做到尽可能的刻画玉雕作品的神韵,达到神似的境界。对于“差料”呢,要敢于开拓,不破不新,敢于大胆的创新设计,给这种玉料更多的创造空间。不可否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玉雕作品大部分最终都要走向市场,也就是说玉雕作品本身就有双重属性,一层属性是艺术品属性,另一层属性是消费品属性,消费者在消费时只有这两种属性都得到了满足,才能够说明这是一次成功的消费体验。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如果玉雕工作者过于追求商品属性,为了追求利益对玉雕进行流水线化的生产,丧失个性,成为机械化的产品,那么最终消费者会“审美疲劳”伤害整个市场。而如果过于追求其艺术价值,也会造成曲高和寡,陷入生产加工无以为继的窘境。所以说,大部分走向市场的玉雕工艺品应该遵循经济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满足大众市场的同时,也应有一部分的高端商品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岫岩玉雕的优势之一。

岫岩玉雕的特点决定了其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具有足够的信心和机遇,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玉雕工艺优势的同时,更需要把握市场脉搏,开创更富于创新力的玉雕作品,努力完善玉雕的配套工艺体系,让岫岩玉雕的未来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鞍山市宝玉石协会)

上一篇:论艺术设计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短篇小说《暗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