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病房的应用

时间:2022-06-03 07:54:17

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病房的应用

教育方式

健康教育要尽量符合个体化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主要有书面教育、示范性教育、随机性教育。

书面教育是指将科普资料整理成册或制成卡片供病人阅读。具体做法是按疾病的标准制定教育计划,将各项检查项目须知,有关疾病的康复训练指导及如何避免诱因等内容整理成册,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写成卡片,在病区设置宣传栏,选择适宜的内容,如有关疾病的病理知识、药理知识、饮食知识、危险情况的处理及出院教育加以宣传;对部分不识字不能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则应由护士将教育内容讲给病人及家属听。

示范性教育是针对病人欠缺专业知识和健康知识,技巧掌握得肤浅和不规范,对某些方式或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如喉癌病人术后向病人示范咳嗽、排痰方法,使痰液能顺利排出,避免肺部并发症;术后丧失说话能力的病人,我们编制简单手法并教会病人,以便于术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也利于护士观察了解病情,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对于全喉切除的患者,示教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内套管的消毒与更换,完成自身护理。

随机性教育是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时间的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教育要因人而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我们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患病的人,一个社会的人,每个病人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特点不同,对医学知识认识、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对获得医学知识和渴望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个体化教育。如年轻人患喉癌,冈其正处于工作作、学习、生活的黄金时代,很难接受现实的诊断,以至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对此,我们对症教育的同时,须与家属一起帮助他们做好角色转换,鼓励其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教育内容

病人住院后,首先应向病人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陪患制度、作息时间、就餐手续等,使病人熟悉医院的环境,以最佳的身体状态接受治疗。

当病人得知病情产生绝望心理及对手术恐惧心理时,护士应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及时实施健康教育,并教育家属要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和痛苦,在病人周围营造一个将癌症治愈的氛围,使病人在这种氛围下,正视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应做到接受病人、尊重病人、容纳病人的不足,同时要满足病人对有关知识的需求,让病人知道如何减轻痛苦,了解饮食与休息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解除病人的顾虑,配合术前检查及支持治疗,促进病人健康思维模式的恢复与保持。

对于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应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如术前理发、剃胡须、颈前区皮肤备皮并清洗干净,主要是为了预防感染;全麻手术,术晨禁食水,术前晚清洁灌肠来预防术后便秘;术前留置胃管及尿管,以便于供给营养及术中观察尿量,术后不出现排尿困难;特别要注意告诉病人术后将暂时丧失讲话的功能,在备好纸和笔的同时,指导病人应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还应指导病人掌握气管套管的应用及护理,如果病人自觉呼吸次数增加,阻力增大或有痰鸣时,及时给予处理,吸氧、吸痰、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套管口应盖湿纱布,可改善吸入空气的湿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负压引流管应避免打折,并保持引流袋呈负压状态,注意观察引流效果,术后72小时拔除。胃管一般保留12~14天,尿管在病人恢复自主排尿后即可拔除。拆线后病人最担心的问题是失语问题,应对病人进行恢复期教育,教会病人食道发音的要点,指导病人每日训练,并向病人介绍食管发音成功的病例。

当病人即将出院时,护士需为病人进行出院后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随诊等知识的出院教育。主要围绕防病保健和加强自我护理能力为主题,指导病人掌握气管套管的清洗、更换、消毒方法,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修养环境空气清新,避免过劳,戒烟酒,注意饮食调节,适当体育锻炼,特别要指导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来院就诊及复诊的时间、方法等。

教育效果

①通过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的医学知识得以补充,预防保健能力也得以增强。②沟通护患的心理,改善护患关系,通过调查问卷,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大大增加了,病人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③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威信,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在病区内形成人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气氛。④适应了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护士对防病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认识已不再限于住院病人,应向家属及健康人群扩展。

上一篇: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效果分析 下一篇:食管癌性重度狭窄并食管-气管瘘的内支架治疗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