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类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之道

时间:2022-06-03 05:37:25

健康类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之道

【摘 要】新媒体在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对传统媒体是机遇也是挑战。从纸媒到电视,都在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达到传播的进一步延伸。在传统媒体中,电视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很大,但是作为一个制作成本相对较小,收视颇好的节目类型——健康类节目,其将服务性、科普性以及趣味性充分结合从而受到观众喜爱,广受从中央到省级卫视、地面频道的钟爱。本文就健康类节目与新媒体中的微博如何融合进行探讨,从而使节目可以借微博之力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延伸。

【关键词】健康类节目 微博 融合 互动

一、电视健康类节目与微博发展基本概况

在网络中,所谓的小成本,大回报,高传播媒介——微博,它的诞生,使得传媒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传统媒体纷纷加入微博浪潮中,或利用微博平台做宣传,扩大影响力;或借助微博使节目传播更加广阔,这一点在纸媒尤其突出,且纸媒与微博的融合也较成熟。但是电视界还在与微博的融合链接中探索好的发展思路。

在电视界也存在着这样高回报率、高收视率、低制作成本的节目类型——健康类节目。这是基于节目本身的特性:一是制作成本相对小,二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使得观众热衷于该节目,造就了电视健康类节目的大发展。

无论是微博还是电视健康类节目,二者融合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来看,电视界与微博融合过程并不顺利,难度也高,怎样“无缝对接”成为主要问题。

1、健康类电视节目发展的现状

目前,城市人群的生活压力加大,食品安全问题又困扰人们的健康,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性电视节目应运而生,且火爆程度持续上升。

就国内来讲,该类型的节目发展势头不减。根据2010年1-10月CSM媒介研究在全国71个大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共有379个频道播出超过1300档养生健康类节目。以央视《健康之路》和《中华医药》为“领头羊”,带动了省级卫视、地面频道健康类节目的大发展。北京卫视《养生堂》、辽宁卫视《健康一身轻》再到浙江卫视与SONY合作的《健康最重要》,巨资买下国外的版权结合国内的情况来发展,足以看出健康类节目是各大电视台重视的一个栏目类型之一,也是观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服务指导性节目。

2、新媒体环境下微博的作用和影响力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诞生了微博。“140”字的限制,随时随地发微博,这样的低门槛,高灵活度的社会化媒体从诞生之日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虽然有“140” 字的限制,可是随着微博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不仅做到了可以用手机客户端或电脑客户端随时随地发微博,而且附带视频音频,甚至可以将长篇大论转换成图片的格式附加在微博上,可以链接到互联网上任何一个站点。这个“基于用户关系”的强大web2.0时代,把微博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目前来看,微博已成为国民“发声”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政治到经济再到生活,微博已渗透在各个方面。同时,传统媒体与微博的合作取得成绩也比较显著,借助微博平台一方面可以增加观众粘度,吸引新的受众;另一方面微博互动性、反馈性极强是其他任何媒体无可取代的。这就注定了要更好发展,就需要传统媒体积极把自身融入进来。健康类电视节目也不例外。

二、已开通官微的健康类节目概况及分析

拿新浪微博来说,已经开通官微的健康类节目并不多,就笔者观察和统计央视加省级卫视,开办健康类节目多达几十个,影响力较大的多达18个,但开通官微的仅8个。

1、已开通官微的健康类节目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各大卫视以及央视现有的健康类电视节目进行统计,以新浪微博为主,搜索各自的官方微博。所搜索的已开通的官微都已加“V”,同时,所有粉丝数、微博数、关注数均截取的是2012年5月23日,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统计来看,省级卫视官微的粉丝量、数都远远高于央视《健康之路》;目前买进国外版权的浙江卫视《健康最重要》官微早在2011年就已经停止;同时湖南卫视《百科全说》随着按季播放,以及“张悟本”事件或多或少对节目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因此不难理解它的粉丝数与微博数都少之又少。另外,据笔者对微博的内容进行分析,省级卫视原创条数远远高于《健康之路》,《健康之路》微博大量转发缺少自己原创内容,很难吸引观众,因此官微页面我们并没有看到微博对电视的延伸。可以说作为电视健康节目“领跑者”的《健康之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反应比较迟钝。另一方面,从所有已开通官微的省级卫视健康类节目来看,北京卫视《养生堂》无论是粉丝量、微博数都独占鳌头。据对以电视为平台节目播放时来看,笔者发现,在电视播放中就提出观众可通过微博进行互动;同时《养生堂》官微从主持人到编导、甚至是嘉宾都很活跃,不仅在微博中将节目预告、主持人实时造型和动态都随时随地进行,而且对播出后的节目重点适当择取,并充分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已开通官微各自经营不同,/转发微博内容重点不同,但总的来说各自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归纳:

(1)官微演变为“电视节目预告”的载体。

(2)少原创,多转发,缺乏自身节目在官微的延伸。央视《健康之路》、辽宁卫视《健康一身轻》等官微欠缺自己节目内容,无论是从节目播出前的预告、节目播出中及时以微博和观众互动,还是节目播出后对于每期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在官微都是比较明显的问题。拿央视《健康之路》来说,5月23日微博共22条,其中原创微博为0条,转发他人的竟高达100%。而且对于自己节目的内容无论是播放前的预告还是播放后重点内容的择取和选择性都是0条,这完全脱离了官方微博应有的内容和设置。

(3)图片、文字占所微博的主流,忽视自己节目的视频和链接。对于无法及时收看节目在电视中播放的观众来说,更希望官微是一个传播的延伸。对于多数粉丝来讲,无论是多好的图片和文字,远不及节目中的视频来得有力。而且一般的粉丝习惯是看完简单的文字介绍,更希望直接点击看到相关的视频。除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贵州卫视《养生》,通过官微进一步传播自己节目的视频,以方便那些无法收看电视的受众,其它几个官微都未对视频链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央视的《健康之路》,完全是文字图片战天下。

(4)节目播出后,在微博上缺少后续的传播。纵观以上几个官微,都可以把节目播出前该做的能引起粉丝和观众兴趣的内容出来,却忽视节目播出后在微博上的后续传播。即对本期节目专家或者嘉宾所讲述的养生健康重点以最简洁的文字配上视频链接加以,这样既可以实现节目内容的再传播,又可以满足观众和粉丝对于节目播出重点的快速吸收和理解。

(5)互动性弱,与粉丝交流较少。总的来看,在所有开通的官微中,并未充分体现出微博的互动性强的优势。依然是博主说自己的,粉丝转发和评论并没有给予积极地解答。或者是反馈的信息博主选择忽略。

从《养生堂》的每条微博评论来看,粉丝很少存在僵尸粉,这足以体现其粉丝质量之高。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每条微博的评论少之又少,然尔作为官微的工作人员仍极少回复粉丝的评论,这样长久下来,势必会影响粉丝对微博的互动和参与的热情。从而减少粉丝或者是观众的粘度。

三、健康类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之道

电视因为其声画结合的特性,造成在与微博的融合中难度加大,怎样将健康类电视节目与微博更好的融合,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从节目播出前、中、后整个过程来讲

就节目播出的整个过程来看,最好采用预告+疑问解答+视频链接的方式。在电视播放之前,可适当在官微上本期重点内容;在节目播出中,如果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有所疑问和困惑的话,主持人和编导可以适时在播出中提示,并在液晶屏幕中显示,与嘉宾、专家进行探讨。在节目播出后,官微可以归纳总结本期重点内容,即某个健康话题的最重要的解决措施。比如关于失眠这个话题,最好不要再病理,原因等,否则会造成官微内容繁杂且乱,而是让观众和粉丝看到一目了然的解决办法。

2、从受众的角度来讲

找寻本节目电视受众与节目官微粉丝的交集,并且针对微博受众特点相应改变内容。根据CSM调查显示,健康路电视节目观众以女性为主,以中老年为主;而微博受众主要是中青年为主。这就意味着找到本节目电视受众与官微粉丝的交集——中年人,根据这个交集适当调整微博内容。

充分利用微博特性,加强与粉丝和观众的互动。微博最主要的特性就是碎片化传播、互动性强。所谓碎片化传播可以把养生小妙招等较小的内容在每天特定时间,这个具体根据官微的情况来定。另一方面,加强与粉丝的互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线上交流,可以拓展和延伸到线下交流,即可以定期在小区里将节目的粉丝和受众召集起来,可以从中得到节目改进方案或者为其健康养生答疑解惑。

3、就节目策划编导与官微经营人员工作来讲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保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人员工作安排的渠道是畅通的。谁负责官微内容,要什么样的内容,这可以由节目编导进行直接管理。

曾经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哥”的电视,如今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新媒体对它的冲击。在这个“不转型就会亡”的时代,不积极投身到新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如果健康类节目可以充分实现“无缝对接”,积极扬长避短,借别人之力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则会取得更优的局面,当然,这不仅需要有关领域的学者探讨和研究,而且需要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在未来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①王永丽,《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青年记者》,2011(3)

②陈佩,《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热播的冷思考》,《媒体时代》,2011(12)

③徐亮,《从张悟本现象看人文关怀在健康类电视节目中的作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

④刘点点,《中外电视养生类节目对比与思考》,《传媒》,2011(7)

⑤王钦,《说说养生节目的那点事》,《收视中国》,2011(1)

(作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地方电视新闻联播“三农”报道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