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03 04:25:54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比较强调的一个方面,但是作为理化科的教师却很少有人会在教课的时候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受过去文理分家的影响,不少的理化教师认为德育应该是文科的范畴。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包含了做人的道理以及未来生存的能力,这些不是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能够教会给学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教的是什么科目,只要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那么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就有不能推卸的责任。平时的教课过程中除了智力的训练还要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堂。德育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所以理化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43-01

应试教育目前仍是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所以成绩还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而且大多数的教师都觉得所谓的德育渗透其实不过是一种概念,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理念流于形式。其实细细想想教书育人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储备力量,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再丰富、能力再强,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品德,那么知识就会被用在邪门歪道上,看看现在的高科技犯罪,都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发明的,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成长,也是为社会的稳定添一份动力。化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创新,所以在化学的发展道路上有着许多的化学家,他们的品德都是受到人们的尊敬的,坚毅、不放弃都是宝贵的品格,这也成为了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教育都是注重知识的传播,鲜有老师会去关注学生的品德,如果有意识的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化学课不再乏味,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提升的作用。

1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双赢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和楷模,学生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就潜移默化的将教师的一些品德给复制过来了,因为学生还没走进社会仍处于一种模仿的状态,教师的品德对于学生具有直接影响。教师的板书、语言表达以及仪表等等都能向学生传播一种美感的话,学生自然就会被教师的品德所熏陶。而且拥有良好品德的教师往往都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敬,他们会产生一种钦佩感,这样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之间都会让学生的品格得到提升。相反,教师的品德有缺失,学生自然就不会对教师的教育言听计从,而且会有反感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也起不到楷模作用。

2 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思想教育以化学史的内容出现,往往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我特别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严谨治学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等历史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化学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我们的祖先在化学工艺和实用化学方面曾有过重要的发明、发现和创造,为化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在化学史上留下过光辉的一页。

化学课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可以和生活中的大小事务相联系起来,像是在介绍我国的资源时,在讲到水资源的时候,能够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进行解说,然后说明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水资源仍然属于缺水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方干旱缺水,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宝贵,灌输节约用水的意识。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化学有得天独厚的学科条件。化学教师应努力创造化学实验的机会,或演示或分组或布置家庭小实验,或演示下放分组或补充趣味实验。无论哪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教师都应严格实验规范操作,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品质。对于失败的或效果不明显的都应重做,以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的意识

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锻炼的。在化学实验课时,我们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这种能力进行锻炼,像是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协同合作一起完成实验,对于实验的分析和总结让他们自己讨论然后做出报告,这样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合作能力,是让他们未来能够形成合作的意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在讨论和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可以说这样的锻炼方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验结束之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情况以及合作情况综合进行打分,对于配合好,实验完成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这样有了奖惩,学生的兴趣就更加高涨,通过每次实验的锻炼,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合作的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与人交流沟通,与其他同事协同合作来完成任务。

4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地球原本的原始面貌发生了改变,环境被彻底的破坏和改变,当自然向人类发出怒吼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现在环保意识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品德。化学是各种事物之间的一种反应,化学反应会伴随大量对环境有破坏性质的物质,所以在化学教育中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并且针对如何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和产生以及对这些物质的回收都能够进行解说,从而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生活中的空气粉尘、水体污染以及气体的排放是比较常见的环境问题,学生生活在都市对于这样的事物应该不陌生,所以教师可以说明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也是一种环保教育。

化学课中融入德育教育其实是双赢的做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化学教学不再枯燥,也能够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让他们成为更加全面的人才。德育教育不是生硬的塞给学生,而是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这样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化学教材里面拥有的素材非常丰富,如何去挖掘和利用就需要教师群体们多下工夫研究,将化学和品德教育这两个看似千差万别的学科进行融合,对学生循循善诱,在课堂中适时点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且我们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一种积累,因为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不同,不能通过笔试来进行检查,更多的是学生的行为体现,所以不能短期的进行突击,应该是在整个教学中都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在未来中发现这一做法的成效。

上一篇:辅导员工作转型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下一篇:《阿Q正传》与《红山》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