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牛玉装扮世博 安全先行

时间:2022-06-03 03:13:36

晶牛玉装扮世博 安全先行

4月9日,晶牛微晶集团参建上海世博会场馆攻关组,在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工地上不分昼夜地紧张工作了40天,完成了“晶牛玉”的安全施工,胜利归来。4月15日,晶牛微晶集团在邢台总部召开表彰大会,对该集团参建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攻关组进行了公开奖励。

“展现河北特色,体现河北文化底蕴,一定要有河北元素。”

当晶牛集团销售人员听到省世博办和北京设计公司这句话时,紧紧抓住了这个时机,把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绿色环保、柔和似玉、透光而不透视的新材料“晶牛玉”推到了他们的眼前。经过多方考察,终“拍板”:选用12毫米白色晶牛玉,作为展馆突出位置五个三角柱体和河北馆内墙装饰材料。

“要选最好的晶牛玉,做最好的加工,做到安安全全送到世博会上。”这是该公司上下一致的想法。无论多么大的事情,安全是头等大事。晶牛玉深加工厂的负责人刘华彬作为世博会晶牛玉施工的现场技术人员,他说:“从好产品中选最优的加工用原材料,也就是‘选片’。每一片材料都仔细端详,不能带有任何瑕疵,淘汰率达到了从未有过的70%,然后都用特制的木箱装车送往上海,以防出现损坏造成工期拖延。”

3月2日,1000多平方米的晶牛玉装运上车,如期安全送往上海世博会河北馆的施工现场。

在世博会施工现场,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时间施工的同时,一直把安全施工当做头等大事,争取做到不出一点差错,包括每块材料的误差。

“对角线不超过1毫米,每块材料的边长误差均不超过0.3毫米。”为了做到精确,晶牛集团派出的五位技术人员拿出了全部精力和多年的加工经验。这么小的误差要求,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出区别的,加工厂中的数控磨床也达到了极限要求,只能靠全数控的机床――设定好数据,把原板材放进去,切割出来后再量一下,然后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微调,直到出来的产品达到要求。

在晶牛玉安装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得马上拿出解决方案。3月20日,当施工进行到一个“结点”时,即各项施工汇交在一起时,发现墙角出现了偏差:有14厘米的裂缝误差,预先加工好的晶牛玉根本装不上!到底是怎么回事?检查发现是钢架龙骨位置偏移。因为钢结构的龙骨不能再动,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只能将已经装好的600多平方米晶牛玉拆下100多平方米,连夜送往加工地重新加工。

“河北馆位于上海浦东区,而我们选定的加工企业位于上海市区的西边。”刘华彬回忆说,“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我们拿到解决方案后连夜加工,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之后在附近找了个小旅馆睡了几个小时,早上6点又赶紧把加工好的晶牛玉安全送回施工现场……”

销售处处长王保信也是世博会技术人员,他回忆说:“一次,河北馆需要紧急调运一批材料,电话通知集团后,当日晚上9点,公司张玉虎师傅一个人开着装满赶制出来的材料的小货车上路了。为了赶100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高度集中,第二天下午4点赶到后,立刻忙着搬料卸车。当时上海的晚上挺冷,到9点都忙完后,准备去吃饭时,有人突然发现张玉虎师傅一个劲地打哆嗦,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张玉虎为了赶时间,在路上一刻也没有停车,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吃饭……”

在安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与时间赛跑,这是晶牛技术人员在上海世博会建设当中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每天都是早晨6点左右起床,吃早饭,赶往工地。安检、进场、工前准备。中午稍歇,然后继续工作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方案一变再变,为了赶工期,经常是晚上10点钟以后,去选定的加工厂修改、加工玉板。有时天太晚了,施工现场的叉车师傅都下班了,他们就自己动手,小心地把加工好的玉板一块一块搬下车,为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能在第一时间赶回施工现场。在这里,没有厂长、处长,也没有工程师、技术员,只要是他们能干的,他们就会把一切做到最好、最完美。

在世博会中国馆门前,两条用晶牛玉装的飘带样吧台安全完工,河北馆的整个幕墙安全完工,阿根廷馆、安哥拉馆展馆所用也是安全完工,并且都通过检验。

当电话打回晶牛集团时,集团的领导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所有晶牛人的骄傲。

(本刊报道:

文/纪周、闫岩;本刊记者/林立权/编辑/张春旺)

上一篇:让国际教育愿景伴飞斑斓梦想 下一篇: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