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06-02 11:17:01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分析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学生 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首要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但是由于体育课程内容有时会显得枯燥重复,战术复杂,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较强,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感到生疏,感到担忧,结果敬而远之。选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上课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就会退却。学生是带着试探的心理来选择体育课,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操作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流于形式。这样不仅使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而且不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是最好的教学形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能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国目前有关课程改革材料、书籍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对我市中学的教学进行全面了解和尝试。

1.2调查法。对我市6所学校进行兴趣教学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并进一步了解开设兴趣课教学的必要性。

1.3实验法。对我市6所学校进行了不同水平段、多层次的教学实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参与到学习中去,关键还使学生体会到了通过兴趣教学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连带性的互动,使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起色。

2. 分析与讨论

2.1什么是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

2.2兴趣的作用。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2.3运动兴趣对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影响。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学生即使对其他课程(如理论课)没有兴趣,他迫于社会、家长、教师、同学等方面的压力,也必须强迫自己去学。而体育课程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完全可以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习,在课外更不会去练,也很少有人会敦促他们去练。说穿了,体育既不会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问题,也不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机会和生活。因此,体育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2.4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推动学习活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它对智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最直接”是指兴趣可以直接推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它中介因素。“最活跃”是指在兴趣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人的认识活动特别活跃:感知敏捷、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并不断将认识活动深化,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比无兴趣时高。所以两个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兴趣高的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

3.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3.1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体育实践课教学是一个难掌握难控制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这是确立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就能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2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积极探究。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有惑”。所谓有趣,是指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知识有兴趣去学;所谓有味,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值得回味;所谓有奇,指教师的教学新颖,使学生感到新奇,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所谓有感,是教师讲解既要有启迪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讲后,感到有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所谓有惑,指接受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后,产生一定的疑问,并产生探究下去的心理。实践证明,“教学设计情景”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学设计情景”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一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形成一种试懂非懂、一知半解的设计情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太理解或不完全理解,因此产生的疑惑、惊讶等心理状态,都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切实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趣味性与直观性相结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从“好学”向“乐学”转化。

3.3在体育课堂上建立使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目标。建立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太容易完成的目标不能引起学生成就感,引发不出学生产生学习动机,难度大的学习目标学生会望而却步,而建立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满足,产生惊喜,形成积极的情绪。这种效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成就感、愉和自身达到的欲望结果,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建立了主动学习,形成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4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体育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求知欲望会更加激烈,学习兴趣和克服眼前的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若利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如:学生容易造成紧张气氛,自身的负担加重,技术差的学生在竞赛中会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引发不出兴趣。因此,在组织体育竞赛时应考虑到竞赛的次数、时间、形式等要适合学生的参与的能力,如:可按学生的能力分组,这样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中去和有获胜的机会;即使失败,也不至于灰心丧气,因为是同等水平的对抗,只要努力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章留.论学习兴趣的培养[J].衡水:衡水师专学报,2003.

[2]浅谈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3]秦承东.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网,2006,6.

[4]郝素红,樊海云.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培养和态度转变[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6.

[6]刘志毅,白玛瑞.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上一篇:武术市场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快乐体育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