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与自己和解

时间:2022-06-02 10:58:45

大部分心理疾病,都跟人际关系有关。在信息化时代,社交网络对传统社交方式的颠覆,又让很多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被放大了。在先后接待过2000多名来访者的资深心理咨询师邓美娅看来,医治“心病”的关键是:对外要与外部世界和解,对内也要与自己和解。

选择合适的坐标

《新城乡》:在网络上,那些有号召力的人发一句无聊的话都会获得点赞无数;而普通的小人物即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或痛苦需要帮助,也无人响应。面对社交网络的“阶级性”,找不到“存在感”的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邓美娅:首先需要从认知上改变。所谓存在感,包括被自己感知和被别人感知。客体心理学强调,他人对我们的回应才证明了我们所发出的信号是存在的,所以我们也存在;而主体心理学则与之相反――只要我们自己能感知到自己发出的信号就够了。所以,存在感除了能通过他人的回应获得外,其实我们自己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当我们发出信号的时候真的就一定需要有人来回应吗?其实,回应不回应那是他的事,与我本人发出的信号关系不大。

《新城乡》:在社交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放大,如何缓解这种挫败感?

邓美娅:幸福往往是一种比较出来的感受,所以幸不幸福就在于选择的标准问题,标准对了,你就幸福了。由攀比而来的落差正是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标准发生偏差时产生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要得到缓解,显然在于选择合适的标准。

首先要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合适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个体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去发现自己的不断进步,从而建立希望体系,树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我们与周围其他人相比,看我们位于怎样的位置。既可以跟比自己厉害的人比较,这样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找一些不如自己的人事物进行比较,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正向力量。

当然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也很重要,社交网络里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晒幸福,有人说一个人越晒什么说明这个人就缺少什么,所以在这些光鲜照片的背后你其实不知道人家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有个段子说得好,别人并不是比你幸福,只不过是他们的照相机比较好而已。我们需要有一双批判的眼睛来认知面前的世界。

内在力量更强,心理会更健康

《新城乡》:现实生活中,一些心理小困扰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但一些不太自信的人会在外界的评判下觉得自己“有病”,这种相信自己“有病”,是否比疾病本身更有危害性?

邓美娅:你说的很对,相信自己“有病”的确要比疾病本身更有危害,不管是生理的疾病还是心理的疾病,当你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事情就可能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社交圈子中被人觉得我“不好”这是社会评价,是自我认知的途径之一,但是社会评价总是多方面的,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而那些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人很容易受外在评价的影响,特别是负向的评价。可能因为一个负向评价他会找出好几个负向事件去进行佐证,从而让自己陷入负向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之中,继而被负向情绪所淹没。相反,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会对别人的评价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会选择多渠道认识自己,除了别人的评价,更多的还依赖于自身的感受和认识。

《新城乡》:被异化的社交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甚至,人们反倒被社交所奴役。在关于社交障碍的讨论中,社交饥渴症或独处恐惧症,是一个被忽略了的问题。如果能提高独处的能力,弱化社交的需求,是不是烦恼会减少许多?

邓美娅:社交饥渴症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似乎可以理解为某些人对社交关系的极度渴望,一旦离开与别人的联接,个人就会陷入不知所措、无法适应的不安、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社交加剧了人们的社交饥渴,因为现代网络一方面让人们感觉我们跟周围的世界都有联系,但事实上这些联系又若即若离,既存在又不存在,因为你朋友圈的这些关系靠得住的没多少。相反,学会独处才是真正的出路。

当弱化社交需求而感到焦虑时,可以试着去接纳这份焦虑与不安,当你接纳它们时你就学会了跟它们相处,其实也就学会了跟自己相处,你会慢慢感受到来自内心那份静谧。

因为弱化社交需求而感到焦虑时,可以试着去接纳这份焦虑与不安,当你接纳它们时你就学会了跟它们相处,其实也就学会了跟自己相处,你会慢慢感受到来自内心那份静谧。

心理疾病治疗的难点

《新城乡》:现在,很多人有了心理疾病,并不去做正规的医疗治理,而是选择诉诸网络,在海量的信息里自我医治。这样是会减轻心理疾病,还是会使问题的解决被延缓?

邓美娅:分情况,有时可以起到疗愈作用,有时会更糟糕。因为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里面的人更是心态各异,有人愿意赠人玫瑰,而有的人则更喜欢雪上加霜,所以有可能你的问题会复杂化。

《新城乡》:当下,心理疾病治疗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

邓美娅:第一,国人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还是比较低,感觉看心理医生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在咨询中常常遇到孩子觉得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但家长不能理解,一是觉得看心理医生很没面子,二是觉得心理问题不是问题。所以正确认知的普及很有必要。

第二,从业者专业性不高会失信于来访者从而扰乱市场。现在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有一部分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实习、督导、考核就业的,基本都是考完证就试着从业,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景象,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不能有第二次伤害的,所以非常危险。

第三,成本问题。咨询师本身的成长成本很高,这会变相提高来访者的资费,但对于来访者来说又觉得承担不起。如何降低咨询师成长成本,或者政府如何补助来访者资费也许能更有助于实现国人心理健康。

上一篇:9种方法陪你爱的人走出抑郁 下一篇:校本研修助推青年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