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依靠学生落到实处

时间:2022-06-02 01:50:38

把依靠学生落到实处

一、传统教育的困惑与思变。

在以前的课堂上,三尺讲台只有教师在尽情地表演。这是一个人孤独舞蹈的舞台,学生们更像是买票入场的观众。教师表演得精彩,下面或许有几次寥落的掌声或者善意的笑声;如果实在糟糕,学生会各出奇招与你对抗。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这是两年前江南中学课堂中较为常见的景象。常年“满堂灌”,使不少教师患上了慢性咽喉炎。金嗓子、利咽片、胖大海,成为老师办公桌里的常客。后来,有不少教师自费购买扩音器,继续自己苦行僧式的教学。有不少教师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学生的自习课和晚上的自修课,不停地给学生讲啊讲,为的就是使学生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在这样的传统“师本”课堂里,学生缺乏灵气和活力,到社会上缺乏竞争力,教师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我们却更多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很少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很少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过是各科有限的知识,所形成的能力则不足。

因此,有些桎梏必须打破,有些传统必须颠覆1 2009年10月,江南中学学科组长踏上了广州的“生本之旅”。当时我们没有想到,这会是江南中学走向全面改革的开始。

郭思乐教授说:“教育的‘家’是人,而不是分数。教育要为了人的健康发展,长远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取得分数。”两年的生本教育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学生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年轻的活力,教师完成了从原来只顾教书到教书育人的转变。

二、“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彻底转变传统观念。

先进的理念往往会引领人们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工作。但是要转变教师观念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加大力气对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树立忧患意识,明白“改革”是大势所趋。同时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激励他们培养和发展个人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这些工作开始的时候都是由参加过培训的老师负责。后来,我们开创性地让学生培训教师、学生,也就是让经过生本教育的学生,通过竞聘演讲获取“讲师”的资格,对未实施生本教育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

高一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用半周的时间对师生进行培训。对未参加过生本理论培训和未实施“生本课堂”的教师,除了学习生本教育理论,观看生本课堂录像外,还要让他们聆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是怎么说的呢?举几个例子。

生1:生本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而不再固定于老师所讲的方法,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发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交流,使得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多种可能。

生2:在生本课堂上,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小组讨论中,又使同学们懂得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变得不一样了,从前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热闹起来。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把所学牢牢地记在心里。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发掘自己的潜能。

生3:生本教育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让我们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深入地研究。在学习过程中,生本教育给予我们亲身经历的机会,而以前只是隔水看鱼,收获不多。生本课堂给理科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理科本来就应该充满挑战、刺激与创造。生本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开拓研究范围、提升创造力等好处。

生4:当生本的潮水滚滚涌来,师本之火渐渐熄灭,我终于看到了江南的希望!生本就如黑夜的一颗流星,划破了乌黑的天际。生本让我再次燃起了学习的希望,让我那幼小的、长期遭受师本打击的心灵得到了一种理解的关怀。在这里,我很想掏出我的肺腑感言:真庆幸能成为生本教育队伍中的一员……

老师们在听了学生的“肺腑之言”后,深有感触。学生不是考试工具,他们是充满活力的生命,我们应该更多关心他们成长的过程,引导他们终身发展。

对于即将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学生,也让他们观看生本课堂录像,了解什么是生本教育,然后邀请高年级学生“对口培训”。由高年级各班选出讲师团,到高一年级各班进行培训,内容从前置作业的自主完成、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到展示环节的发言顺序、礼仪、内容、记录、点评以及课后的反馈、课后练习的巩固等无所不包。

有个学生在培训中说:“作为一个组长,我有责任、有义务为本组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培养了我的责任感、组织能力和团结精神。上台展示,必须向全班同学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这强迫我在前置作业中下更多的功夫,更用心地去自学。在展示过程中,不仅是对自己的胆量、口才的锻炼,更是自信的充分表现。生本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应当好好珍惜。”

各班培训会上,讲师团成员侃侃而谈,干练的手势、精彩的语言博得新同学的阵阵掌声。有位同学说,看来生本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之后,我一定可以成为他们并超越他们!

2 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成长。

但凡改革大多都会遇到挫折。开始的时候有些干部教师因为未能参透“生本教育”的奥秘,不愿改变已有的经验,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部分老师冷嘲热讽。

通过反思我们发现,生本教育强调“先学后教”,没有扎实的“先学”基础,“后教”就难以进行。这里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系统周密地布置,另一种是抓住要领给学生以举一反三的空间。前者,过去常以学案或导学案的布置为主,它往往是单纯的知识点搬家(从教师处搬到学生处),后者是我们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前置性学习活动的布置。

目前,我们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生本课堂”。

课前:强调先学后教,不看不讲。教师精心备课,研究设置前置作业,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掌握学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课中:强调多学少教,不议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自己学懂的老师不教,疑惑较多、分歧较大的作为课堂讨论交流的重点,经讨论无法解决而又需要掌握的,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课后:重在通过作业巩固掌握运用提高,通过测试检查诊断发现问题。再通过滚动测试补缺强弱。

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各有侧重,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以往学校一天安排教师授课七到八节,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从2011年起,我们每天只安排六节课,把“先学”和“多学”落到实处。自习课有教师指导,但要求不能讲课。

由于我校学生全部住校,一天下来,学生可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有了时间作为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展示表现得更加充分,也更加精彩。

此外,我们把第三节自修改成讨论课,各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的需求,把当天学习遗留的问题和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抛出来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我们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培养了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施课堂改革后,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尊重他人,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增强了自信,锻炼了临场发挥、应变、表达、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了思维,张扬了个性……

可以说,在传统的师本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很难发现学生的精彩――不是他们能力有限,只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给他们机会。现在,他们有一个平台可以尽情展示自己,从而让我们分享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收获的喜悦。我们发现,在激扬生命的生本课堂中,学生的潜能得到绽放。正像一个学生说的:“老师这轮皓月的退出,并没有使夜空显得暗淡,反而更加凸显了群星的闪亮。”

3,幸福的师生让我们坚定了走生本之路的信心。

数学成绩一直是我校的“内伤”,和本地最好的重点高中相比,平均分常常差了十几分。因此我校数学组一直被视为较弱的科组。在数学组长的带领下,老师们运用生本理念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绩大幅提高,已接近甚至超过了本地重点高中。随着生本教育的深入铺开,许多教师体会到成功感和幸福感。

有一位学生这样评价:“‘生本’与‘师本’的最大区别。我个人感觉是主动与被动的本质区别。作个比喻,‘生本’之中,学生犹如荒漠中的一棵树。没有人给它浇水,只能靠它自己不断向下扎根去汲取水源。而‘师本’的课堂里,学生这棵树苗就等着老师这个植树者给它浇水,根只盘在地表,而没有向地下更深处生长,所以经不起风雨的洗礼,永远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曾对学生进行过一次“对学校教育教学是否满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喜欢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100%的学生愿意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少外校的学生了解到我校生本教育的状况后,纷纷要求转入我校就读。

我校开展生本教育两年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已引起了省内外一些专家、学校的关注和兴趣。自2010年9月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在我校召开后,先后有十几批教育同行到我校考察交流。这既是对我校生本教育实践的肯定,也是一种压力和鞭策,推动着我们在生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上一篇:生本教育,让学校成为孩子自己的乐园 下一篇:生本数学:从整体入手获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