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我做主》微课程设计

时间:2022-06-02 12:36:55

《我的名字我做主》微课程设计

分析

《我的名字我做主》是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新体验作文》校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堂习作体验课。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硬核桃”,而“翻转课堂”教学法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法,这两者在一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笔者决定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一次习作课的教学。

笔者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侧重学生的观,而在四年级习作教学中,则侧重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和感受并详略得当地表达出来。著名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尖教授认为:教作文,就要教“现在进行时”。因此,笔者本堂课的设计是让四年级学生现场体验一次取名字的活动,并将活动中同学们的反应和自己的想法详略得当地写出来。

设计

在设计课前达成目标时,笔者考虑到上课前要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因此在微视频中以一个小朋友对自己名字产生疑惑的小故事导入,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学生易懂的中国人取名字的方法,如取谐音、取美好寓意等,也介绍了“复姓”和一些少数民族取名字的习惯等。

在微视频中,笔者还特别介绍了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有特点的取名字的方法,在轻松的故事中学生开阔了思路。在课前达成目标中,笔者让学生尝试记住文中出现的中外取名字的方法,因而将达成目标①设定为会介绍几种中国人常用的取名方法以及不同国家人们的取名习惯,并尝试记住它们。在达成目标②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询问父母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在达成目标③中,笔者让学生通过微视频中所举例子,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并完成配套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达成设定目标,也为课堂体验活动做好准备。

本次习作课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取名字的体验活动中的场面“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地写下来。因此,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的设计中,笔者首先和学生聊一聊与姓名有关的知识,并通过介绍世界各地人们取名字的由来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在课堂体验活动中给自己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新名字提供参考。

“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作手法的运用是本次习作的目标,因此,在“点面结合写场面”这一环节里,笔者通过“演唱会现场”远镜头密密麻麻的人和某一观众面部表情的特写以及篮球比赛中俯视全场满满的观众和一个球员扣篮的两组特写照片,形象地展示了“点”和“面”的概念。接着,笔者以一篇描写“试卷发下来后,教室里热闹的场面”的短文为例文,分析了文章中“面”的描写,即学生的反应,而主角林小雨的反应则是写作的“点”。最后,笔者总结了写景、写场面和写物的不同类型作文的重点要放在哪里。

制作过程

微视频,笔者使用的是Camera studio软件进行录制的,时长为6分57秒,输出格式为MP4。起初,笔者将语言全部敲成文字放在微视频上,且大多是静止的。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观看时对文字和声音会顾此失彼,因此笔者及时进行改进,将原本静态的文字随着讲解的变化,“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视频中的文字也大量缩减,只以关键词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动起来”的画面中愉快地学习,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教学应用过程

1.课始检测:我的名字我来“谈”

上课伊始,笔者快速检测了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情况,并让他们回忆对微视频中出现的哪个名字印象最深刻且说一说理由。随后,笔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名字的由来,这些问题都比较个性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忆了微视频中的内容,并进一步拓展思路,为接下来的体验活动做好准备。

2.进阶练习

(1)我的名字我来“改”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让学生给自己取一个新名字,但对取什么名字没有限制,只要求他们找出两条以上的理由。学生此时自然会联想到微视频中介绍的几种取名方法,思路变得开阔,气氛也活跃起来。在展示介绍自己新名字的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言,取的名字也是花样繁多,所列举的理由也精彩纷呈。笔者让学生说说对哪个同学取的名字印象深刻,并及时抓住这个场面描写中关键的“点”,做到“重点突出”;同时,发言的同学观察其他同学的反应,也就是“面”的描写,做到“点与面相结合”。将预设达成目标中习作的写法和现场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实际运用。

(2)我的名字你来“点”

本环节中,笔者“奖励”学生玩一个点名的游戏,要求点到谁的新名字,谁就要立刻站起来,反应不及时的同学要上台接受小小的“惩罚”――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新名字,并且大家一起喊他的新名字,让他记住。在这个游戏环节中,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笔者也不断改变提问的方式,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心理感受,在表达时也更生动了。游戏结束后,笔者再次让学生运用“重点突出,点面结合”说一说当时的场面和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回答。

3.协作创作:我的活动我来“写”

在上两个环节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回忆了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写出每个环节开头的第一句话给学生――①上课了,管老师神秘地一笑,问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问题:“你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呢?”……②同学们写好后,一个个站起来,向大家公布自己的新名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③“我要点名了!”同学们紧张地看着管老师,可是管老师迟迟不点名……

笔者让每组认领一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着往下写,写完后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为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不仅锻炼了组内学生的沟通能力,也为接下来的评价展示环节做了准备。

4.评价展示:我的作文你来“评”

在这个环节中,每一组的代表在台上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片段,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质疑、评价,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后反思

传统的习作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把写作当任务,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被动地写作。而本课的习作教学以翻转课堂形式呈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W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查阅资料、询问父母等形式,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上规定的内容。而“给自己取名字”游戏则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我的名字我来取”“我的名字你来点”等课堂体验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将在课前微视频中学习的写作手法运用在课堂活动中,并能“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地把体验活动的过程写得真实有趣、详略得当。课堂习作片段的写作和同伴评改、质疑的过程,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评委印象

管老师的翻转课堂《我的名字我做主》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的校本教材。文萃小学的作文教学以“快乐新体验,序列化写作”为目标,已被潜心研究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管老师将本次练写作为“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序列写作的一次训练,前期、后期都有不同场面描写训练(写景重点写一个角落,写人重点写一个画面,写事重点写一个情节)。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翻转习作课堂,形式创新

传统的习作课堂,大都以讲授为主,一个课时讲授,一个课时写作。管老师打破常规,运用翻转的形式,将本课的习作目标“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在课前微视频中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根据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看和回看微视频,达成学习目标。在“姓名知多少”部分,对课堂体验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管老师巧妙地提前“预告”,起到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作用。他的课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现,是习作教学中的创新,推动了作文教改的前行。

2.体验活动新颖,学生乐学

体验式习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先体验、后写作。这样,学生在印象深刻的情况下,当场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充满童真、童趣。管老师设计的“给自己取名字”游戏,能够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其满怀期待地进入到体验情境中,在一波三折的游戏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个性体验。课前微视频中介绍了很多国家起名字的习惯和特点,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课堂上各种有趣的名字和起名理由的介绍便成了亮点,无论是上台介绍的学生还是其他同学都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名字我来点”游戏环节,管老师利用各种方法“为难”学生,学生一不留神就会“中招”,所以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产生了丰富的个性体验。同时,管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注意到了“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方法的运用,在写作环节中自然也能将这个写法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当堂习作片段的写作和同伴评改、质疑的过程,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课堂环节简约,层层递进

管老师课上共设计了四步:课始检测(我的名字我来“谈”)―进阶练习(我的名字我来“改”)―协作创作(我的活动我来“写”)―评价展示(我的作文你来“评”)。这四步目嗣魅罚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整节课中,学生学得轻松愉悦,较好地达到了习作目标。

(王水丽 NOC活动评委/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上一篇:整合:教学改进的新视点 下一篇:《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微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