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姜枣使用规律探析

时间:2022-06-02 11:48:27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姜 枣 配伍

姜、枣本是平常之物,而《金匮要略》前二十二篇共载方剂205方[1](其中有4方未见药),用姜者即有83方,占40.5%,用枣者49方,占23.9%,其中姜枣合用者41方,占20%,体现了仲景组方遣药“于平常处见神奇”的特点。

1 用姜

1.1 生姜:《别录》中说:“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基本概括了《金匮》生姜的效用:①辛温能散,通阳调卫。但有偏于辛散和偏于通阳之分,如用于有表寒之邪的桂枝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用于有虚证的炙甘草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②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以治胃寒呕吐;胃热者,加黄芩,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奔豚汤等,以治哕逆、干呕、气上冲胸。③温肺止咳,除痰利水。如千金生姜甘草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射干麻黄汤等。

1.2 干姜:《本经》载:“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珍珠囊》谓:“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2]。《金匮》之用干姜,大体可以归为三类:①温中散寒。如九痛丸、乌头赤石脂丸之去脏腑沉寒痼冷;甘姜苓术汤之发诸经之寒气;大建中汤之治感寒腹痛;以及其他如用治寒热错杂证之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用治虚证之人参汤、薯蓣丸等;止血固涩之柏叶汤、胶姜汤、桃花汤等。②温化水饮。如治溢饮之小青龙汤;治心下有水之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干呕,吐逆,吐涎沫”之半夏干姜散;治支饮咳满之苓甘五味姜辛汤。③回阳救逆。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1.3 炮姜、生姜汁:干姜炮用见于《金匮要略》之甘草干姜汤。此处用炮干姜性较缓,主治病势较缓的虚寒肺痿证[1]。即干姜炮制后,温中而不过于辛散,起到温复肺气,治疗虚寒肺痿之病。生姜汁之用有二处:一是生姜半夏汤,生姜之所以用汁者,正如尤怡所论云:“生姜半夏汤,即小半夏汤,而生姜用汁,则降逆之力少,而散结之力多,乃正治饮气相搏,欲出不出之良法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上》)。二是干姜人参半夏丸,方中干姜、人参、半夏三味,以生姜汁糊为丸。

2 用枣

《本经》云:“大枣,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金匮》用枣者凡49方,不与姜合用者,《金匮》中仅有8方,其作用一是取大枣之甘温安中之功,达到缓和药性,泻而不伤正之效,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皂荚丸;二是与甘草合用,取其甘温补益之功,如甘麦大枣汤、竹皮大丸、麦门冬汤、附子粳米汤、苓桂甘枣汤等。

3 姜枣合用

生姜大枣合用,主要有二方面的作用:一是于解表药中,生姜助阳发汗,大枣补益营血,防止汗多而伤营,共奏调和营卫之功;二是与补益药同用,则生姜能和胃调中,大枣能补脾益气,合用能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提高滋补效能。其配伍有如下特点:①伍桂芍,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和营卫。②配柴芩,助少阳生发之气而和表里。③合参草,宣阳气而调阴阳。④同麻石,制发散太过并调营卫。

《金匮》干姜大枣合用者凡4方,除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薯蓣丸外,其余3方均是寒温并用之方,即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外台黄芩汤。

4 参考文献

1 李克光主编.金匮要略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

2 凌一揆主编.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9.

3 范永升主编.金匮要略.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1.

上一篇:湿热致疫说 下一篇:首乌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