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训诂札记四则

时间:2022-10-30 02:10:27

摘 要:“颖特”一词,义为“杰出、超群”,《汉语大词典》失收。“径造”一词可提前《汉语大词典》书证至元朝。《汉语大词典》亦未收录“干忤”“竭乏”两词,“干忤”义为“冒犯、抵触”,该词在东汉及以后的文献中较常见;“竭乏”义为“穷尽”,“竭”“乏”两个语素虽常见,但二者同义连文成词却不多见。

关键词:颖特 径造 干忤 竭乏 训诂

一、颖特

《金匮要略》邓珍序:“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卒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后学,遵而用之,困苏废起,莫不应效若神。”

《说文・禾部》:“颖,禾末也。”徐锴系传:“谓禾穗之端也。”《诗・大雅・生民》:“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孔颖达疏:“颖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颖垂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决渠降雨,荷成云,五谷垂颖,桑麻敷。”“颖”由“禾末”引申为物之尖端。晋左思《吴都赋》:“钩爪锯牙,自成锋颖。”蒲松龄《聊斋志异・采薇翁》:“又斫其腹,腹裂无血,其中戈矛森聚,尽露其颖。”又比喻才智出众。《正字通・禾部》:“颖,士才能拔类者亦曰颖。”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三:“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晋书・愍怀太子传赞》:“愍怀聪颖,谅惟天挺。”曾巩《李氏素风堂》诗:“果有过庭子,颖然材思精。”

特,杰出的。《诗・秦风・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玄笺:“百夫之中最雄俊也。”朱熹注:“特,杰出之称。”宋王安石《祭韩钦圣学士文》:“嗟为君兮邦之特,目扬秀兮颜发泽。”

可见“颖特”当为杰出、超群的;“以颖特之资”即凭借超群的天资。“颖特”一词,《汉语大词典》失收。该词在元朝及以后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如元徐显《稗史集传》:“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也,少而颖特,如老成人。”又如《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二、径造

《金匮要略》邓珍序:“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卒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后学,遵而用之,困苏废起,莫不应效若神。”

《汉语大词典》释“径造”为:①直接往访,谓不请人介绍而径自拜访。并引清赵翼《赠张吟芗秀才》诗:“我闻喜欲狂,径造一握手,遂索行卷归,果然才富有。”②轻易达到。引清王士等《师友诗传录》:“历友答:‘汉人诗风味醇茂,高浑中具见淡泊,岂唐人所能径造?’”

考“阃奥”,义为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阃奥。”王韬 《洋务在用其所长》:“苟能师各国之所长,兼收并蓄,悉心致志,务在探其阃奥,而勿徒袭其皮毛,安见其遽出西人下哉!”则此处“径造”当为“轻易达到”义,“径造阃奥”大意为轻易领会(达到)精微深奥所在。

“径造”的上述两义,《汉语大词典》均引清人例,明显滞后。《金匮要略》邓珍序为元人邓珍所作,则此例可将“径造”一词提前书证至元朝。

三、干忤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干,触犯;冒犯。《说文・干部》:“干,犯也。”《左传・文公四年》:“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国语・晋语五》:“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韦昭注:“干,犯也。”《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干”即此意。唐韩愈 《永贞行》:“国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许庸夫干。”《水浒传》第七五回:“神器从来不可干,僭王号讵能安?”

忤,违逆;抵触。《广韵・暮韵》:“忤,逆也。”《庄子・刻意》:“无所于忤,虚之至也。”成玄英疏:“忤,逆也。”《新唐书・奸臣上・李义府传》:“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以此忤了蔡太师,寻他罪过。”

综上,“干忤”义为“冒犯、抵触”。该词在东汉即此后的文献中较常见。东汉荀悦《前汉纪・孝哀皇帝纪》:“夫臣之所以难言者何也?其故多矣。言出于口则咎悔及身。举过扬非则有干忤之祸,劝励教诲则有刺上之讥。……”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太平广记・宋玄白》:“健步辈欲向之,手脚皆不能动,悉自仆倒,枷杖亦自摧折。玄白笑谓德邻曰:‘使君干忤刘根,欲见诛罚祖祢耶?’”《晋书・孙绰传》:“若陛下垂神,温少留思,岂非屈于一人而允亿兆之顾哉!如以干忤罪大,欲加显戮,使丹诚上达,退受刑诛,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四、竭乏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竭,穷尽。《广韵・薛韵》:“竭,尽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礼记・大传》:“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郑玄注:“竭,尽也。”

乏,缺少;匮乏。《广韵・乏韵》:“乏,匮也。”《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史记・周本纪》:“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由上可知“竭”即“乏”,二者同义,“竭乏”即“穷尽”,该词《汉语大词典》失收。本词另有其例,如《旧唐书・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

参考文献:

[1]黄小蓉.《金匮要略》复音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1.

[2]孙海燕.张仲景医籍俗字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1.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叶文香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15211;徐良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上一篇: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的理论基础探析 下一篇:公安院校教师发展生态环境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