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讨

时间:2022-06-02 08:47:07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讨

[提要] 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适应新时代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教学范式改革需要在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周密实施,逐步探索出一个切合会计专业特点的教改方案。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4日

课程教学范式,是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共同体成员所秉持的信念与价值、采取的技术或形式、形成的特质与效果的总称。受到前苏联凯洛夫为代表的“教育学”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高校课堂形成了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相当欠缺。如果这种现状不加改变,将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将使我国在国家间的人才竞争中落败。因此,高校教学范式改革势在必行。

虽然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在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等环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这些改革仅触及专业培养中的某一个环节,没有对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贵州财经大学从2014年起在全校启动教学范式改革工程,在此背景下会计学院也对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范式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目标

会计学专业的特点是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具体目标是契合会计学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达到如下要求: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石,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2、掌握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能给学生的“鱼”毕竟有限,而一旦学生掌握了“捕鱼”的技术,则就获得了生存的本领,就会源源不断地收获到“鱼”。交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拥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活动在不断创新,面临新问题时,会计人员很可能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为指导,恰当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4、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5、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团队精神。会计部门是组织内部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中枢,不仅需要会计机构内部不同岗位的相互协作,还需要与组织内的其他部门、组织外部的各种群体比如银行、税务、工商、财政等沟通和交流,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缺乏沟通和交流,更没有机会培养团队精神,这种状态必须要改变。

二、教学范式改革的组织

教学范式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性的变革,改革的力度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推行起来也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教学范式改革是否成功有赖于教学单位的组织推广是否有效,会计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学院通过网站、宣传栏、文件资料、专家宣讲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和学生宣传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意义。此外,多次召开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和全院老师进行对话,老师们在会上各抒己见,激烈争辩,在相互辩论中大家逐渐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

2、骨干垂范,率先践行。教改怎么搞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就在大家普遍感到迷茫之际,学院要求教学骨干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率先申报校级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教师首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提交全套的教改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之后才能取得参与资格。教改课程全程录像,接受督导组和学生的跟踪评价,最后接受期末考评。会计学院教师在已进行的两期教改项目评审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全院的老师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互助合作,成果共享。在教改取得初步突破后,学院要求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以课程组为单位,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教改项目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案例、实施方案、试题库等。先行参与教改的老师多次举办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会,与后备教师分享她们前期积累的资料和她们的心得体会,帮助其他教师更快、更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范式改革中来。

4、大力提倡,奖励配套。学校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改项目,对于评审获得通过的教师,按照评价等级给予相当于普通课程1.5~3倍的课酬。分院层面也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对于参与教改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推优方面都要优先考虑。

三、教学范式改革的设计

教学范式改革不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零敲碎打,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因此需要事前进行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把教学改革的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师选择教材、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和命题考试的纲领性文件,是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重要依据。在按照教学改革目标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后,课程的教学大纲也需要做相应修订,以贯彻落实教学范式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2、细化教学进度表。原有的教学进度表是以每一次课(两个课时)为单位来进行设计,只填写每一次课的讲授内容,而参加教学范式改革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将每一节课(50分钟)按照讲授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计划好每一个模块的教学活动、拟安排的教学范式、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比重,学生自主学习可借助的渠道、课外需要做的准备与延伸阅读。通过对教学进度的精细化设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3、充实案例教学库。相比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会计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内容比较枯燥、晦涩。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现有的主流会计教材都是以理论+习题的模式来编排,缺乏真实生动的案例。原有公开的案例资料大多是一些西方国家历史上总结的经典案例,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也不适合现实的商业环境,因此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案例,而且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改写,适应课程知识层次的要求。

4、制定新的考核方式。贵州财经大学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一般为: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考核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重结果轻过程,平时不学的学生期末突击一下也能通过。改革以后的课程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评价、机试和笔试。平时评价占20%,包括考勤、课题讨论、发言、作业等;机试占40%,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可多次参加机试,以最高分作为最终考核结果。期末笔试占40%,由老师出卷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课程的特点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今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高校普及,虽然加大了信息量,提升了讲授内容的生动性,但是仅仅是用PPT代替了板书,对课堂教学没有产生根本性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教学软件不断开发出来,它们提供了一个师生信息共享,思想交流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学习和利用这些最新的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网络教学课堂。

四、教学范式改革的实施

1、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当前,高校的学生都是“80后”、“90后”,他们是摸着电脑长大的一代,在课堂外就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知识性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大,教师如果还是采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必然要被学生抛弃。年轻的一代感情丰富、乐于思考、敢于怀疑、勇于探索,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构建参与式课堂。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教师理论讲授的时间不超过50%,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出案例,抛出问题,留下任务,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完成任务、去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此时需要做的是恰当的组织、引导和评价。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会计学教授王化成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在15分钟内没有抛出问题,30分钟内没有拿出案例,60分钟内还没有与学生互动,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这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环境每天都在变化,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向,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看问题具备长远的目光和战略的高度。所以,每一门课开篇都要讲历史,每一次课开头都要介绍近期行业以及环境发展的重要动态。在美国和英国会计课堂上,任课老师每次课开始安排5分钟介绍一些重大的经济新闻是一种惯例,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我们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教材上没有的就不触及。经典的会计教材都是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说明问题,理由是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最全面,最典型,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传统业务的话,显然就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21世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创新的时代,互联网企业大量涌现,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下,即使是传统制造型企业,它的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如何为新业务服务,如何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无论在案例讲解中还是在任务布置中都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不同于传统业务的创新型业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引入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源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被公认为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的使用可以采用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每一章开始的导入案例,导入案例应选择国内外真实发生的有影响力的重要案例,采用视频或者文本的方式加以生动的介绍,并且抛出问题,引出后面要讲的内容。导入案例做得好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讲解打下基础;第二种方式是利用案例来讲解知识点,在鲜活的场景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种方式是向学生布置案例作业,留下案例思考题,要求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又回到课堂上讨论,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调动课堂讨论的氛围、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评价。

此外,案例教学还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今已经没有人愿意听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案例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职业道德的观念,特别是一些反面案例,寓教于乐,经过充分讨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

4、创设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会计毕业生无论今后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或者资产评估工作,都需要在团队里面工作,都需要和不同的对象打交道,因此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实现。会计专业课程第一次课就需要安排学生分组,以后上课就按小组来安排座位。老师布置的任务基本上都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比如说学生授课、案例分析、实验任务、课堂讨论等。小组不设固定的组长,而是由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小组任务的组织,其他成员负责记录和汇报。在课堂上为调动小组发言的积极性,可以规定前面小组发表过的意见后面的小组不能重复,促进小组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和小组内部集体意识的形成,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老师不仅要给平时成绩加分,还要准备一些小礼品予以奖励。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的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得到大大的锻炼。在期末的课程总结中,很多同学都表达了对学习小组这种形式的喜爱。

5、将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师注册并使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它的强大功能来构建虚拟课堂,为现场教学提供支撑和补充。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通知、预习思考题、各种教学资料、课后作业等等,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实时沟通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在线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和进度进行调整,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傅颀.财务管理课程(ACCA)教学范式改革初探[J].会计之友,2011.5(中).

[2]董丽英.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4.8(下).

[3]李永强,马骁等.适应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5.

[4]傅亚平.财经类高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索――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5.9.

上一篇:创业项目研究 下一篇:脱盲脱贫,设计推动包容性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