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型技术人员参与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02 01:48:55

科研型技术人员参与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科研实验室内的研究型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本科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准备与实验指导工作,是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内容之一。这类技术人员有扎实的实验技术能力与学习能力,充实和完善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表明,这类技术人员能快速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去,对于实验课程的技术支持、教学支持是多方面的,对课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29-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与发展,其衍生出的生物技术也不断发展,本科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高校的生命科学院广泛采取了研究团队课题组制,即所谓的PI制,承担着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这些课题组中的基层实验技术人员有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如何让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基本的实验教学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实验,模式生物实验等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精品实验课程和教改项目,本文以本院实验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对这种探索与实践作了一些交流与总结。

二、科研型技术人员参与本科实验教学的实践

(一)实验教学的课程前准备期

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类课程是培养学生技能、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实验室科研实验,牵扯到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在充分学习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思想上需要作好服务于教学实验,肯付出、肯吃苦的准备,这是科研型技术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与任课老师积极沟通,包括前期的实验材料,技术要点,整个实验流程步骤能基本理解掌握,以便在随后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课课中的指导、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等环节充分发挥作用,完成角色的转换,充分协助主任课老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本院实验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准备工作有试剂品种烦琐、试剂质量要求高、仪器数量多等特点。作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长期接触这类实验,对于切入实验课程前的准备工作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

实验室科研技术人员前期的实验教学准备,也需要与一些有经验的老教辅教师积极沟通、学习,请教一些实验教学准备期的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避免犯错和进行更好的改进。除了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外,也需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

(二)积极参与课中实验指导,发挥自身特点

实验教学的课中指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教辅人员不应该局限于实验课程的准备,尤其是在实验室内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应该在和主任课老师沟通后,积极参与到实验课的课中指导工作中去。任课老师侧重于教授实验原理与设计、实验流程、实验关键技术要点、实验演示等环节,学生多,任务重,有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此时,有一定实验室实验经验的技术员参与实验教学后,就能发挥自身特点,在实验观察、规范操作、仪器设备使用、课中讨论等环节予以协助,发挥相当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并且在过程中也充分与任课教师沟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更好地完善了课程建设。(见下页图1)

1.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方法。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涉及的PCR之后的电泳观察、样品浓度的检测、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状态的观察、细胞转染后的荧光观察等都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在这些方面谨慎、细心、负责的实验教学指导与态度尤为重要,这类指导可发挥实验室教辅的特长。

2.指导或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手法。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的成败,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应该积极配合任课老师参与实验操作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一些实验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3.多种检测、仪器设备等硬件的使用。当今的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实验方面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相关分析仪器的协助,然而对于生物学仪器的使用,主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讲解仪器的具体操作细节。

(三)课后的交流与总结得失,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偏差、实验过程的复杂性、操作的失误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及时地总结与讨论实验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作为类似延伸课堂的形式展开具体而丰富的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于实验学习的热情以及以后深入开展相关实验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讨论信息我们也可以反映给任课老师进行整理总结,以便一起完善整个实验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品质。

作为充实实验教学过程的科研实验教辅人员,我们也积极地进行探索,从教学实践出发,多层面、多方位地展开讨论、总结得失,并且积极参与校级教改项目的申请。比如在我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原有的教学时间对于掌握完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而开展延伸课堂的实验学习与操作是很有必要的,从前期最基础的培养基的配置、试剂耗材的选择,到后期复杂的各种数据的分析等原先不太接触的知识都可以在延伸课堂中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体会实验教学的内容。

三、科研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的优势

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实验课程的开展十分重要,实验室内的科研技术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完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途径,技术上能够满足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能够有力地充实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使队伍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更趋优化,整体上完善本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师资团队建设,使实验教学更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学院在开展教学与科研结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如:开放PI实验室,实验室内科研条件与人员为科研教学服务,模拟科研情境教学等教学改革。而这些科研一线的技术员直接参与教学准备,进行实验指导,能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更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四、科研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实验室内的科研技术人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在完成科研任务与实验教学两方面的时间安排上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两项任务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干扰与冲突。因此,合理地安排科研实验与实验教学工作,早计划,早预案,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十分重要,合理、有时效性的安排能达到相辅相成的结果。高校内普遍存在教学辅助人员不直接参与教学,只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就行的陈旧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学校重视,也不被提倡参与过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地位和待遇不能与教师等同,如何在政策导向上扶持教辅教师的各方面待遇,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此外,实验教学中心与实验室PI的充分沟通与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样有助于双方理解各自的工作,也能保障充实到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科研技术员更好地协调两方面的工作。

五、结语

为适应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改革传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势在必行的工作。因此,科研与教学结合下的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值得探讨。我们认为把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技术人员引入、充实到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中来,既优化了师资队伍,也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发挥这类技术人员的技术特长,服务于实验教学,合理安排相辅相成,在完成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善科研技术队伍与本科实验教学的结合,需要我们从实践出发展开更多的探索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孙锐.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4,9(37):99-101.

[2]陈巧巧,卢永嘉.浅析PI制的含义及发展[J].管理研究,2011,(14):93-94.

[3]钱洁,石嘉豪,费俭.模拟科研情境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32-134.

上一篇:“无界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下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