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02 01:18:16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6例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患者,对用药前后,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眼痛、眼干、眼胀、眼痒、眼部充血、眼部有异物感、视物模糊、重影、畏光流泪、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用药后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7项为显效,占62%。所有病例未发现全身和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快速有效缓解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方便。

【关键词】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疲劳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视屏终端广泛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看电视和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们则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延长,出现视疲劳的现象日趋增多。市场上也开发出多种缓解视疲劳的药物。笔者自2007年来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疲劳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以来在本院门诊就诊,具备典型视疲劳症状的患者126例(252眼),年龄12~60岁,男66例,女60例。

1.2 病例标准和方法 眼痛、眼干、眼胀、眼痒、眼部充血、 眼部有异物感、视物模糊、重影、畏光流泪、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采用(德国施图伦大药厂产)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3次/d,每次1滴。用药期间停用其他同类药物、激素及镇痛药。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用药后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7项;有效:用药后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5项;无效:用药后自觉症状消失或缓解≤2项。

2 结果

本组126例252眼,显效78例156眼(62%),平均用药10 d;有效41例82眼(32.5%),平均用药14 d;无效7例14眼(5.5%),平均用药18 d。总有效率为94.5%,平均用药12 d。停药后视疲劳反复发生者再次用药仍然有效。2例用药后出现眼红等刺激症状,未予处理,1 d后自然缓解。

3 讨论

视疲劳是常见的眼症状,并非独立的眼病,是由于眼或全身器质性和功能性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交织,错综复杂的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的症候群,归为心身医学范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电视、电脑、手机已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随着视觉环境和用眼模式的改变,视疲劳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对于视疲劳的治疗,应从多方面考虑,对因对症及休息和调理,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眼局部用药是改善视疲劳症状和体征的关键。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含天然植物成分洋地黄苷和七叶亭苷为血管活性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睫状肌,改善睫状肌的血液循环,增强睫状肌的调节功能,消除疲劳[1]。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黄斑变性。其治疗眼疲劳与其药物成分有关。洋地黄苷具有激活色素上皮酶的作用,使其吞噬感光细胞外节物质功能增强,增加代谢产物运出,增加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利于感光细胞功能恢复,这可能是用药后视物模糊、重影首先缓解消失的原因;七叶亭苷又能增加睫状肌血流量,改善虹膜睫状体功能,可减少毛细血管阻力、改善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的血流量,利于视疲劳的缓解。笔者根据药理特性对视疲劳患者进行临床应用,起到满意的效果,用药后自觉症状明显消失或缓解。

参 考 文 献

[1] 唐细兰.眼科药物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88.

上一篇: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蒙脱石联合用药治疗腹泻在临床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