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个重视,别样效果”

时间:2022-06-02 12:42:26

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个重视,别样效果”

摘 要:近来,综合实践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综合实践课程沦为“三无”课程;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现象。在一定区域内如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活动效果?通过重视课程落实,解决为什么教?通过重视资源开发、队伍建设、方法指导,解决怎么教?通过重视评价的跟进,解决教到什么程度?最终达到应有的教学活动效果。

关键词: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重视;效果

大家知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但现在似乎“亮点不亮”,“热点成难点”,近来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综合实践课程沦为“三无”课程(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现象。据调查显示,87%的老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好上”“难教”。因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就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现象严重。

那么,在一定区域内如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从“六个重视”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样?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一、重视课程的落实,唤醒忧患意识

1.教育部门

一是出台相关文件通知,制度保证,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局层面关于印发《中小学贯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二是配备督学,进行随访,经常性下校督导综合实践课程的执行情况。三是制定评价标准。制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办学思想、办学行为、教学常规、综合课程、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标准。

2.教研部门

一是具体量化,如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暂行规定(试行方案)》。具体规定到学校、教师每学期、每月、每天都应该做些什么。二是过程视导,进行教学视导,抓好常规工作。三是质量监控,在期中、期末举行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做好诊断性评价。

3.学校层面

一是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安排好总功课表,确保开足、开齐每门课程。二是制定好课程整体规划和安排,要警惕这两种现象:一种是只看重语、数、英学科计划,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一种是用少先队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4.教师层面

拘牙鲜Φ挠腔家馐叮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示范性。一是因为综合实践的开设是顺应世界潮流,朝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二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常想起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因为成人的过多包办,使得当今的学生“精神成长”和“动手能力”出现了严重问题,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球越打越小,步越跑越短,声越来越细,气越来越粗,手越来越瘦,人越来越胖。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和解决。

二、重视资源的开发,丰富内容选择

1.现有资源

一是用资源包,主题示例――为老师提供了选择“教什么”的种种可能。二是地方校本,因地制宜――为老师提供了选择“教什么”的优先条件。

2.潜在资源

一是开展“三活动”:自主探究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依据。二是办学特色,名胜古迹――为师生探究过去的历史和学校生活提供了便利。三是时事新闻,热门话题――为师生认识当今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提供了素材。如:利用名胜古迹、办学特色、热门话题,重视资源的开发,必然丰富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好的内容才会有好的开始。

三、重视队伍的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1.招考

招考综合实践的专职教师,如,近五年我们区域内共招聘了791位新老师,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36位,占招聘总数的4.6%,有了专职教师,这一学科才会有中坚力量。

2.聘用

除专职综合教师外,聘用兼职教师,聘用校外能人。如,聘请校外的学者、民俗专家及其他专业人员参与,有法院的庭长、居委会主任、园林工程师、酒家的凉菜师傅、工厂的退休职工、本校食堂的厨师、保安等人都可聘为专业指导老师。

3.培养

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如,请大学教授或市教科院的教研员等,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指导活动。也可以走出去学习,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北师大等地都是外派教师学习的好地方。同时,还可采用同伴互助、在岗学习等办法来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重视方法的指导,发展实践能力

1.以“两会”指导

这里的“两会”虽非比人大会、政协会这两会,却是区域内教育的盛会,即“教学教改经验交流会”和“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经验交流会”上,要有一场全校师生参与的才艺展示、一场校长论坛、一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检阅、一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在“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都会有3-6节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教师在磨课、研课、看课、论课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2.以“课题”指导

以市、区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为载体,开展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可归纳为“5543”模式:(1)来个“五点分析”,即分析教师科研方面的优点、缺点、潜在优点、潜在缺点和寻找发展的增长点。(2)给个“五层目标”,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阶段性发展目标,合理形成“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杰出教师―特级教师”的五层发展目标。(3)力求“四个突破”:一是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突破初任教师关。二是入职五年的教师要突破胜任教师关。三是入职八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要突破骨干教师关。四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突破指导关。(4)铺设“三子路径”:一是引路子:主要是以教学关注阶段论、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等理论为基础,聘请教育专家指导,专家及理论引领,促使骨干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二是搭台子:结合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开展系列竞技比拼,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提供舞台。三是压担子:骨干教师确立实验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实现教师由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化。

3.以“合作”指导

一是团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贵在“活动”,重在“综合”,只凭教师个人是难以胜任指导工作的,需要靠各学科老师之间密切合作,变“单打独斗”为“团队合作”。二是学科合作。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讲究的是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如,“负重远行”这项主题活动项目。活动前,德育处品社老师看到的是“诚信”教育;语文教师捕捉到的是“活动是写作源泉”;数学老师抓住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P系,学科合作效果好。

五、重视学生的体验,分享学习乐趣

1.研究问题,知多少

笔者在平时的下校观课看课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些老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时,往往先入为主,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主题供学生选题,结果学生活动的兴趣索然,这是忽视学生主体性所致。那么,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呢?一是从课本资源包来,例如,资源包每册的《可爱家乡》,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再回归到实践中去检验。二是从兴趣中来,例如,《“低头族”,请抬起头来》《六年级女生阅读校园青春小说现状及思考研究报告》《中国梦,飞向月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研究的问题。三是从生活中来,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物等,例如,《买东西的学问》《探究校园的植物》。

2.学科整合,少不了

从各学科综合学习探究中提炼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从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使学科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语文学科从“家乡的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中提炼出《家乡的食文化》《家乡的茶文化》等活动主题。数学学科从“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的学习中提炼出《从数据谈节水》的活动主题;科学学科的综合学习中可提炼出《巧用废品学科学》等活动主题……学科整合少不了,它让本课程增色不少!

3.学生体验,最重要

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学生做过了,体验了,这才是最重要的学习。

六、重视评价的跟进,做好经验总结

1.评选先进教研组,给他一份奖励

教研组是学科最前沿、最基层的战斗堡垒,发挥综合实践教研组的作用尤其重要,只可惜实际工作中,还有相当的学校没能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因此,可通过评选先进教研组来激励。

2.征集优秀论文,给他一份肯定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心得与思考,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提炼与总结。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总有自己的“得意之作”与“成功之法”,也总有自己的困惑与思考。适时地组织区域内综合实践优秀论文评选并汇编成册,这对老师是一种肯定。写好论文、做好经验总结,给他一份肯定。

3.举行竞赛活动,给他一次展示

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以赛促评,这是区域内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可举办“教师教学案例征集比赛”和“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比赛”,通过比赛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师生提供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香蕉与芭蕉一样吗?》《孩子们眼里的“”―― 一次时事热点题材的学习尝试》。

4.研究一个课题,给他一个探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综合实践的教师更应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来做研究,一个具有探索精神和探索实践的教师,才能适应儿童这一天生的探索者。

通过以上“六个重视”,克服综合实践课程沦为“三无”课程现象和课程学科化现象,还综合实践活动本来面目和别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广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永新.教育,让美梦成真[J].人民教育,2013(7).

上一篇:关注说明文体,“活”学教材 下一篇: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