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时间:2022-06-02 12:33:3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美的资源,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通过学习语文接受美的熏陶。

一、培养感悟美的能力

审美当然也须从感悟开始。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理解。如,教朱自清的《春》,首先我创设一种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老师描述的和录音机里播放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语言描绘)花红柳绿,芳草萋萋,小溪哗啦啦,阳光暖洋洋,万物吐蕊,微风轻送……?(同时播放录制的鸟鸣声、蜜蜂飞舞的嗡嗡声等)(同学们齐声回答:春季)感觉怎样?(美极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把春天这种美景更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将课文的文字形成影像,用心去感悟课文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分析、鉴赏美的常识,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可起到积极作用。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展示了《,你在哪里》的怀念之情;《我的老师》的师生情;《一面》的战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白毛女》中表达了作者对黄世仁的虚伪、凶狠、贪财好色、骄奢淫逸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还要在说写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去创造美。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如我在“我的梦,中国梦”演讲活动中,给学生提出要求:一、语言美,即用语要文明得体;二、仪态美,即发言态度要自然;三、思辨美,即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经过精心准备,我班学生邵婷婷演讲时,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幽默诙谐,仪态自然,整个过程充满了“美”的气氛,荣获了校级一等奖。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应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写作中,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延广延深。如我在教完《岳阳楼记》后,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兴隆山之美:水面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一抹晚霞映红了整个西山,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韵。继而让学生模仿《岳阳楼记》由远及近,由景及情等手法。这样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模仿范文,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观察到整体效法,从刻板到创造,从续写到扩写再到改写,从意蕴到逻辑,加强整个过程的辅导,逐步引导学生走上创作之路,迈入自由创作美的境界。

实践证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故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守这一不可或缺的美育渗透阵地。

上一篇:浅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下一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四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