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时间:2022-06-01 09:21:59

如何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摘 要:数学本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严谨逻辑思维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都会出现厌烦情况。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同时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得到一定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中。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完美结合,使学生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更好地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升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直观优势,发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神形兼备的特点。小学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将多媒体与数学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巧妙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如在教学“方阵问题”时,通过一些直观图片、视频进行展示,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如在多媒体上用棋子模拟方阵排队,最外层每边站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最外边一层共有多少学生?采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方阵的内涵。又如,教学“平移与旋转”,动态地展示,更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更好地体现,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自由度,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质量

现代教学中,教室都是网络覆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压缩不必要的节点,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交流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现资源共享,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发展,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微课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都是信息技术的最佳说明。例如,进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直观动态地展示圆形“化圆为方”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通过动画演示把圆平均分成4份、8份……32份等再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通过解说,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半径、周长的一半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化曲为直的复杂推导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展示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表现力,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空间观念,拓宽学习领域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建立其大小与位置关系,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察觉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首先由课件显示一个三角形,再从三角形中“克隆”出一相同的三角形,然后从不同视角动态展示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接着学习:(1)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底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高的关系;(3)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又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及体积”时,也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利用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公式的推理模拟,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信息技术能生动有效地演示空间与图形的规律、模拟其过程,将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而这又恰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一环。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使教学方式达到最优化。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能促使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帮助教师合理利用和掌控时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领悟数学的真谛,最后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丽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

[2]俞晓丽.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2011(5).

[3]陈小燕.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8).

上一篇:如何在农村小学树立数学解题思路的方法 下一篇:生态建构 慎思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