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主人公问题阐释

时间:2022-06-01 05:57:03

《最后一课》主人公问题阐释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谁?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大致有三种意见: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主人公是小弗郎士;抑或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共同担当主人公角色。

一般来说,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先看小弗郎士。他原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懊悔以前没好好学习而旷了课去找鸟窝、溜冰;他对“刚才”还那么讨厌的课本,一下子“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他对老师的感情也迥异于从前。对韩麦尔老师,他万分依恋,他对老师变得是那样理解。他多么希望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为此宁愿拿出“任何代价”。他充分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他是多么不希望老师伤心啊,他又多么舍不得老师离去啊!可是老师就要永远离去了。他不仅理解老师为什么穿上那套漂亮的衣服,他也理解老师的谆谆教诲,他更懂得了老师那神圣的信念和深深的痛苦。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说明小弗郎士不再是那个贪玩、幼稚的孩子,他成熟起来了。促使他完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再看韩麦尔先生。作品中对他的描写是通过“我”小弗郎士的观察来展开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基本上是一个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老师形象。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的小黑丝帽,只为纪念这“最后一课”,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著信念。“法兰西万岁”这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他们两人共同担当主人公角色。也可以说,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和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

上一篇:标点符号讲练之一句号、问号、叹号 下一篇:给播种者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