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阅读与写作关系,搞好小学语文读写教学

时间:2022-06-01 05:50:48

厘清阅读与写作关系,搞好小学语文读写教学

【摘要】实现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厘清读写关系着眼,分课前、课中和课前耽搁版块做了切合实际的阐释,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对语文教师搞好读写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性。

【关键词】厘清关系 搞好 小学语文 读写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即通过文本研读积蓄知识。作文的目的是为把获取到得信息记录并传播,从而叙事、言物和抒情。但是,当今大部分学生出于功利性目的,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只是单纯的为解答阅读题而阅读。而对写作文缺乏对阅读的理性积累,写起来既无内容可写,又无法驾驭和把握自己的见识与情感,阅读和写作能力明显不足。

阅读和写作的一般策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作文能力,使他们通过阅读学习、理解文本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是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要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深挖教材,找准读写契合点,激发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和思维创新处。这些可成为读写训练点: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地读写结合训练”的主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贯穿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具体做法如此:

课前策略:于读前先写,在对比中赏读

阅读课文之前,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这样,有序地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驱动读写能力的提升。另外,读后感作为读写结合的重要形式,在读写训练中有重要意义。但不少老师们爱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全批详改。这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是―种负担。其实,完全可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浏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课中策略:种批注研习,在收获中欣喜

课中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在读的时候将所思所想所感批注于文,在享受阅读创造快意的同时,便于整理阅读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每课我都让孩子们选自己感悟最深的来写,通过写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研习锤炼小标题,也会给学生带来意外欣喜。写提纲是一个阅读训练要点,拟小标题理应成为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

课后策略:让写作开花,让写作能力提升

在阅读课后,应该辅以丰富多样的写作训练,让写作形式开出多样多色花朵,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先说仿写。仿写,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有两个层次:从仿起步――模仿阶段比如在写云时,让孩子们先仿写,理清该如何去写;从仿到创――创新阶段,分年级确定目标,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使读写结合得以实现和超越。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指内容的创造,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现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为学生提升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再说续写。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紧接着说改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思维,使读写训练深刻化。比如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写一篇通讯,我先让之们写成记叙文,然后再改写,再改写的过程中找出通讯与记叙文的不同。

接下来说扩写和缩写。前者,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后者,是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最后说单元习作。单元学习之后的大作文,对教师写作指导和学生写作训练都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的考量。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阅读教学中都要带着指导。有的课文在理解文题时,可指导作文审题及自己拟题;有的课文在总结主要内容时,可指导学生选材;有的课文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抒发真情实感,有的文章词句优美,可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习遣词造句……在单元作文时,教师只要带领学生把平时所学串成串,学生便会忆起所学写作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乃至运用。实践证明,这种比习作时教师一股脑倒给学生一系列方法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体现了功夫在平时的道理。

当然,前文所述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概念,其实是极为相对的,很难严格意义上进行区分。读写训练的相伴以行,实际上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心灵契合、情感投入的过程,不仅教师要有明确认识,而且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才会让整个阅读和写作训练发乎真情,收到实效,在提升读写能力的同时,更收到做人行事的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向登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2013.4;

[2]代秋中.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读写算.2014.17。

上一篇: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模块式教学的改革思路浅议 下一篇: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