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命幸福:化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时间:2022-06-01 11:19:10

追求生命幸福:化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摘要:在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力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其范畴包括尊重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彰显生命价值。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是树立生命教育观,规范教师自身言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生命活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感受生命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命教育 内涵 范畴 策略

1、问题提出及其生命教育的内涵

1.1 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命。生命教育源于死亡教育,兴起于西方发达的国家。上世纪20年代,有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死亡教育”,而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问题,并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家纷纷跟进,并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和协会,推广和普及生命教育,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生命教育随后展开。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应试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生命教育在我国开端。到本世纪初,生命教育在我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教育界的注意,并在各地逐渐地展开。2003年,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在北京市积极推广生命教育运动,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生命教育的大型讲座、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上海于2004年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2005年3月14日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云南省委省教育厅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三生教育”试点,从2009年秋季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三生教育”。2007年成立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组委会”和“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委员”。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因此,追求生命价值,体现教育对人的生命发展的关注,强调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虽然各级政府对生命教育非常重视,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群体暴力事件、吸毒事件、溺水、交通安全事件,乃至自杀事件,已频繁地见诸报端、电视、广播中。世界卫生组织称,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在中国,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中国自杀人数占全球的26%,而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则是死亡原因的首位。由此可见,加强生命教育不能懈怠。我们教育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以生命教育的推行来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综合性的解决。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生命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化学教师的义务,也是化学教师的责任。

1.2 生命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杰·唐纳·华特士最早于1968年在其著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中认为,教育是融书本学习和人生体验于一体的过程,“教育并不只是训练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感悟人生的意义。”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由此可见,国内外有关生命教育的表述,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强调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和人文性,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力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2、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范畴

2.1 尊重生命存在

从化学的视域看,人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铁等元素组成。因此,首先应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敬畏他人的生命,不要伤害他人;热爱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人生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化学实验要正确操作,注意化学药品、有毒气体的防护。其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生命教育中让青少年意识到,人不仅仅是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更属于家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存在,不轻言自杀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亲朋好友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通过化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保护好环境是就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将绿色化学思想与现代公民意识结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生存观。第三,要让中学生明白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化学的奥秘、努力践行,既是自己的责任,又是对自己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第四,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更应该加强教育,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生命质量

人类总是在追求物质如何更加丰富,生活如何更加幸福美好,如何张扬生命活力,而学校教育追求生命如何更好发展。

2.2.1 减少疾病

首先,要教育学生保护好身体,免受疾病侵扰;其次,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要注意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第三,教育学生不抽烟、不酗酒、不吸毒,注意艾滋病的防护。

2.2.2 良好的饮食习惯

化学内容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初中化学在《化学与生活》一章,专题说明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让学生知道人类需要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其次教育学生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平衡,不要暴饮暴食。营养过剩,会产生肥胖症;营养不足,身体会瘦弱,特别是青少年会影响身体发育,甚至会引起死亡;人类必需的维生素不足,会产生相应的疾病;第三教育学生多吃新鲜的食品,少吃陈旧、熏腌食品,不要吃有毒、变质、过期的食品,不要吸烟。

上一篇:浅谈“师徒结对”在100米快速跑技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