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中专数学课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6-01 10:47:52

论职业中专数学课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职业中专数学课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并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在整个中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职业中专的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大,这些客观因素都给中职数学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影响中专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字中专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0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89-02

中专数学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别于高中,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博采众长,构建一种适宜中等职业学教育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纵观各科基本的教学模式,不外乎讲授模式、自学模式、发现模式、掌握模式等,任何模式都各有利弊,中职数学教学究竟适宜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同样没有固定模式,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发挥最大活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水平。

1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再者,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3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专业课学习,造成就业率下降。所以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搞好职高数学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学过程分层。①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②教学方法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③练习、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丙组学生吃不了,甲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丙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乙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甲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最后,考核评价分层次。①命题层次。将练习题或试卷分为基础题和层次题,各层次学生分别完成各层的试题。②批改层次。即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答题过程中别具一格或有创新思路的答案,即使做错了也适当给分。③激励层次。引进竞争机制,根据测试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升降,对每组中前进较快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作为中专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各个学生数学基础及薄弱环节,分析好各个学生这些薄弱点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做到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教学、学习方法,真正使得学生数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上一篇: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下一篇:优化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