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物理教学艺术做好入门引学工作

时间:2022-06-01 08:01:40

注重物理教学艺术做好入门引学工作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物理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操作性和生活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虽说物理课程是从八年级才开始学习,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一些生活物理现象和简单物理知识早在小学数学和自然等类学科里就已经有了渗透与接触。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复合交叠,许多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女生,他(她)们好像对物理学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畏难情绪。这不但影响课程学习的态度、信心和品质,而且会对以后的高中文理分流趋向产生不良影响。有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责任重大,尤其入门引学的前期教学更是容不得半点的忽视与马虎。执教者应当有效把握课程优势和学情,积极有效地开展情感艺术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真正引向善教乐学的发展轨道上来。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感艺术教学 入门引学 实践与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影响教学活动的最直接因素主要有两大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情感)因素,后者往往在指向、稳定和强化等方面能够发挥正能量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表明:拥有一种良好稳定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心态是学生走向进步的重要性因素;而对于教师来说,注重情感艺术的渗透与运用则是取得成功教学的关键。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生活学科”和“实验学科”等优势特征,科学合理地借助现代科技辅助手段,在制造学习兴趣、提升能力素养、促进知行合一等方面,积极有效地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引向乐学善学的殿堂。

首先,要迎合学生心理特征,善于把各类实验作为物理课程教学的兴奋剂。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以实验为良好支撑的自然学科。在入门教学活动中,执教者应在深入挖掘教材亮点(如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图文并茂等)的同时,不仅要做好演示教学实验,而且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做好随堂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于入门实验,一定要引导学生们去认真做、全部做,而且要做得成功,做得明白透彻,以不断增强他们的投入兴趣。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活动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对于“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的分组实验,如果按照教材图形去排绕,要想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学生的两只手是千万不能松开的。这种操作对于初学物理并且刚做实验的学生来说,不但难做吃力,而且也不容易准确测出其最终结果。

其次,要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善于把有效链接作为物理课程教学的粘合剂。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许多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经常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登台亮相。作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应当知道――人们走在独木桥上必须张开膀臂来保持“左右平衡”,把筷子放入水中就会发生令人奇怪的“弯曲”现象,夏天电风扇带给我们的是“热风”而非凉风,甚至许多学生早就做过了“两块磁铁或者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之类的生活实验。不过,那个时候的他们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以上事例足以说明“生活处处有物理”的道理。换言之,物理之所以有“生活学科”之称,就是因为它的知识形成往往来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把取之不尽的社会生活资源充分地引进教学之中,巧妙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有效激发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是要善于通过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形成新的物理概念。比如,“为什么上坡骑自行车走S路形比较省力”,“为什么刀越锋利越管用”。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行生活式体验。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坐车时注意体验惯性在刹车时使人发生前倾后仰的现象。三是要通过激励、启发和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以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善于把科技手段作为物理课程教学的剂。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受到音像画面的刺激,与空洞理论式说教相比较而言,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会大大提高;而人类的视觉感受比听觉感受留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则会更加生动和非常深刻。它能以直观形象、丰富生动的演示方式,有效地实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机械为活泼,在激发学习情趣、深化课程情感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活动的质效。

最后,要构建综合立体框架,善于把实践感悟作为物理课程教学的添加剂。在学校教育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既是它的根本性目标,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手段。宋代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说,教师应当注重把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践运用相结合,促进他们在学用结合中不断增强情感态度体验,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延伸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构建一种综合性、立体式的课程教学框架,从而把学生的实践感悟作为物理学习活动的有效添加剂。教师应当通过相应的平台途径,积极创设良好活泼的学习情景氛围,激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或者在家里多做一些物理知识的实践感悟活动。比如,注重引导学生亲自感悟一下“门把安装在大门的边缘与近中间究竟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进行“爬坡骑自行车比赛”――先是呈直线爬坡,后再呈S形路线爬坡,从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雷阵雨天气情况下,让学生耳闻目睹并思考分析“先见闪电、后闻雷声”的自然现象;组织学生分别在相对平滑的地面和比较粗糙的地面上进行“自行车速度赛”,让他们切身感受“不同地面的平滑度存在着不一样的摩檫力”,在实践中增强他们对“速度与作用力、摩擦力之间的原理关系”的有效性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综合立体型教学活动中对物理课程学习不断地增添兴趣。

总之,“良好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启动对学生的入门引学工作,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手段,努力凸显物理学科的自身优势与内在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课程情趣与学习品质,为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对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简要实践与感悟》朱丽 2013年8月

[2]《写在物理课程的真正教学活动之初》丛茗 2014年5月

[3]《物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与个性化教学》杜红梅 2013年4月

[4]《对初中物理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探微》柳柳 2014年6月

上一篇:浅谈高中体育教育 下一篇:基于新课程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