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建议

时间:2022-06-01 04:53:30

三种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建议

【摘要】在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人们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所产生的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以及如何正确选用评估方法存在困惑。本文在阐述三种资产评估方法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了若干适用范围与建议。

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是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在实际资产评估中这三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就涉及到对三种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评价、处理和合理取值问题。

一、三种评估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在当前条件下完全重新购建相同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重置成本扣减其已损耗的价值,据此确定评估价值的方法。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费用价值理论。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越高,其价值越大;资产时间越长,损耗越多,其价值越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本法所评估的价值是以当前重置成本以及历史损耗为依据的,其本质还是历史成本为基础,与资产的未来运用效率无关,因此成本法评估的价值是会计价值。成本法所评估的价值能被人们认可的原因可以这样解释:资产持有人要出售该资产,其售价不应低于其成本,否则无利可图;资产购买人出价不愿高于其重置成本,否则,不如自己建造。因此买卖双方要达成交易的均衡价格就是重置成本。重置成本还不完全是会计上的成本,它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不仅仅包含重置时必要的材料、物料、人工、以及税费投入,而且包含投资报酬,即所投入的会计成本中在重新构建期间应负担的利息和利润报酬。

(二)收益法

收益法的理论依据为效用价值论。认为资产价值在于未来该资产所带来的收益,折现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就是该资产的价值,该折现率亦称资本化率。关于收益资本化就是资产(或资本)价值的观点,早在1906年,耶鲁大学教授费雪在其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就系统地论述了收入与资本的关系。费雪认为收入是资本价值的源泉,并把收入分为享用收入(Enjoyment Income)、实际收入(Real Income)和货币收入。享用收入是人们消费中所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受,由实际收入所带来。实际收入指能给人们带来享用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物品。货币收入指人们的工资、股利、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现金收入。当人们的货币收入大于实际收入时,就会进行储蓄或投资,因为投资能带来未来收入,资本价值就是收入的资本化。1930年费雪所著的《利息理论》完整地形成了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的框架,认为资产的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然而费雪资产评估理论的不足就是认为未来现金流量是无风险的,所以折现率取无风险的市场利率。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在20世纪1958年至1963年所著的一系列论文中表明,未来收益不再是确定的,并对价值评估的资本化率进行了正确的定义和论述。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在1958年《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MM理论文章――《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第一次阐述了在不确定情况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企业价值的定义以及评估的方法思路。1961年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又在《商业杂志》上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以及股票价格评估》一文,对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有力地促进了利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的发展。1963年莫迪格莱尼和米勒为弥补1958年文章的不足,又提出了存在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价值评估模型。莫迪格莱尼和米勒这一系列的文章奠定了收益法的理论基础。

(三)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现行市价法、市场比较法,就是指比照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经过必要的因素调整,据此确定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一规律。一般而言,如果某项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即市场上交易活动较频繁,市场信息比较透明,则相同或类似资产同一时点的交易价格会调整到相同或相当的价位上。但在一个信息不对称、市场效率低下、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交易不活跃情况下,价格不可能反映其价值。市场法利用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代替我们做了一部分评估工作,市场法具有简单易行、直观易懂的特点,在资产评估实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二、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成本法所形成的价值是资产假定在目前情况下重新构建,所需投入的建造成本(包括材料、人工以及安装调试费用)和其他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税费)加上构建期间应合理负担的利息和利润所构成。

设:C0=建造成本+其他费用,则成本法评估的价值V1:

V1=C0(1+k)t

其中:k――投资者要求的平均投资报酬率(包括股东和债权人)

t――建造开始至评估时点所需时间(按投入资本加权计算)

特别地,如果假定瞬间完成建造,则:

V1=C0

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就是折现未来收益。未来收益一般是以现金流量作为口径,因为现金流量更客观,是价值形成的基础。折现现金流量的资产评估公式可表示如下:

其中:NCFt――资产所带来的未来净现金流量

n――未来收益延续的年期

如果假定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及时收现即现金流量与会计收入同步,折现未来现金流量也可以等价为折现未来“剩余收益”(也称为超额收益或非正常收益)来评估资产价值。关于剩余收益的概念最早可追述到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在1890年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他认为剩余收益是所有者或经营者按现行利率扣除资本利息后所剩下的部分,可称为经营收益或管理收益。以后许多学者用剩余收益(也称“非正常收益”)作为口径评估资产价值,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如奥尔逊(E・E・Olson,1997)、克雷沙・帕利普(Krishna G・Palepu,1998)、汤姆・科普兰(Tom Copeland,2000)等。资产所带来的非正常收益是未来营业利润扣减投入资本与平均投资报酬率乘积的剩余部分。非正常收益的折现值加上投入资本账面价值就是该资产的评估价值。因此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V2可表示如下:

其中:r――该资产未来实际的投资报酬率

特别地,当r=k时,即当资产未来实际投资报酬率与要求的投资报酬率相等时,V2=C0。

可见当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充分对称、供需均衡、交易瞬间完成、没有交易费用,则各行业都不存在超额利润,即各个行业的投资报酬率都是相同的,因此资产未来实际投资报酬率与要求的投资报酬率相等,这时V1=V2=C0。同时,资产的交易价格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故用市场法评估的价值V3与收益法评估的价值V2相同,因此V1=V2=V3=C0。但是市场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三种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必然存在差异。当资产实际投资报酬率大大高于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时,收益法评估的价值会比成本法评估的价值高出许多;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市场法评估的价值也会比收益法评估的要高,反之则可能比收益法的低。

在实际评估中,每种方法都有其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到估价结果的可靠性。

就成本法而言,在评估非标设备、生产线时对于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率、税率取值相对稳定,可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但应负担的利息和利润怎样取值却难以把握。同样对于房地产价值评估,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和建造所需时间很难准确敲定,从而使利息和利润取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另外,土地开发成本的求取也是采用成本法进行房地产评估的关键,特别是在我国土地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土地开发成本很难准确测定。

就收益法而言,未来各年净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选取对估价结果影响较大。折现率怎么取值,是取该资产所在行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还是取全社会的投资报酬率?是取该区域资产投资人的平均投资报酬率还是取特定投资人的投资报酬率?不同的评估目的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折现率,而估价结果对折现率具有高度敏感性,使收益法评估的价值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就市场比较法而言,只要交易情况正常,市场信息比较充分,相同或类似资产存在充分的活跃市场,替代案例比较多,则评估结果在短期内具一定的可靠性。当供需失衡时,评估结果仍不具有长久的可靠性,就只有一年时效的评估报告来说,市场法仍是最佳的首选资产评估方法。另外,选取的案例是否为可比较案例、交易价格是否为市场正常交易价格、因素修正幅度是否合理等对评估结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三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建议

实际的市场不可能满足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充分对称、供需均衡、交易瞬间完成、没有交易费用这些条件,因此三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必然存在差异,怎样选取评估方法更加公允呢?

(一)成本法考虑的是资产的过去而不是未来,而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收益才是其价值的源泉,因此该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如果评估对象目前的收益低于正常水平或未来收益不能可靠确定,或在相同、类似资产交易不活跃的情况下,成本法仍是较好的方法。如企业厂房的未来收益很难从企业收益中可靠分离出来,用成本法就较为稳妥。再如,由于管理不善,资产目前收益水平很低,甚至亏损,如果从收益法的角度看,其价值很低,甚至一文不值,但一般常人都可看出,实际并不如此,这时用成本法就比较可取。在评估实践中,成本法所评估的价值可作为资产价值的底限。

(二)收益法考虑的是未来现金流量,与资产的过去、现在无关,资产之所以有价值,归根结底是由于其能给持有者带来未来收益,而未来收益是资产价值的源泉。未来收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未来年份产生,而不是过去或现在产生的;二是未来收益一般是不确定的,有的甚至波动性很大,几乎不能肯定确定其数值大小。因此对于能可靠地测定未来收益的资产如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商业房产以及整体资产,采用收益法评估比较适当。在折现未来收益时,必须考虑未来收益的风险性来确定折现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时,要依据评估目的确定未来收益口径,再根据未来收益口径选取与其风险相称的折现率。比如在整体企业价值评估中,如果以企业为主体测定未来收益,如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或企业非正常收益(超额营业净利润)作为计算口径,折现率应选用行业综合资本成本率或全体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的要求投资报酬率,评估结果为企业总资产价值;如果以企业的股东为主体测定未来收益,如股东自由现金流量或股东非正常收益(超额净利润)作为计算口径,折现率应选用行业权益资本成本率或股东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评估结果为企业净资产价值。

(三)市场法考虑的是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可替代性和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内在价值的原理,比照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资产的价值。如果该项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市场信息比较透明,则相同或类似资产同一时点的交易价格会调整到相同或相当的价位上。但在信息不对称、市场效率低下、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交易不活跃的情况下,价格不可能反映其价值,市场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由于市场价格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如供需状况、国家政策、资产税收政策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价格经常处在波动变化之中,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过对于具有评估基准时点且具有一定有效期(如1年)的评估而言,市场法更接近评估时点的公允价值。因此当相同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时,资产评估应首选市场法,然后再看该资产未来收益能否可靠预测和计量,选择收益法,否则选择成本法。当资产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估时,应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作为佐证,或进行综合,作为资产评估结果。

总之,资产评估要充分收集相关信息,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针对评估方法合理确定评估参数,尤其要关注不确定性参数和敏感性参数。同时认真分析不同评估方法所得评估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做出可能地调整。

上一篇: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与“归核化”投资管理 下一篇:谈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