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提升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

时间:2022-06-01 03:26:28

推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提升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

摘要:随着我省社会、经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环境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升我省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实现环保业务部门管理决策的透明、高效,变的尤为重要。本文在论述了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之上,对我省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自身的探索对环境管理与决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境信息化 环境管理 环境决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环境问题已经逐步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如何不断提升我省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体现环境监管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此背景下,环境信息化开始了探索的脚步,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多元化作用,实现环境数据的集中管理、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再造、信息的挖掘与共享、数据资源的关联与整合,提高环境保护核心业务的工作效率,是环境信息能力建设需要完成的阶段目标,对促进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省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环保系统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暂行)》文件要求,为了解我省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的实际需求,摸清我省环境信息化水平,省环境信息中心自2009年开始,就每年组织一次对省市县三级的环境信息化现状调研,通过几年的积累,基本掌握了我省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现状,并得出如下结论:

1.1 环境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南强北弱的局势,核心业务系统多头建设情况严重我省环境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信息能力建设起步较早,管理体制和人员配置相对健全,环境核心业务系统功能相对完善,信息服务能力水平较高。反观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大部分地区受经济成本的制约对开展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足,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环境信息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成果总体巩固不够,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和服务能力较弱,信息化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省、市、县三级独立开发本级业务系统,对各自系统分散管理,并没有从全局进行考虑、形成合力,致使业务系统散乱、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对于同一类系统,存在多级投入、重复建设的情况。基层的业务工作人员为满足上级的业务需求往往要使用三、四套同类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填报,大大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还导致环保系统内部数出多门、数据不规范、不科学,对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环境信息化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体制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我省环境信息队伍非常薄弱,信息化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省市两级环保部门专职信息工作人员不到50人,很多本应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被其他业务口子借调,导致在编人数众多,实际工作人数严重不足的现象。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省级环境信息中心人员数量应不少于40人,而我省环境信息中心实际在岗人员不足10人,地市级实际在岗人员则更少。随着环境信息化需求的快速发展,环境信息工作压力逐渐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已不能适应我省环境信息工作需要。

由于体制建设的缺失,造成了各地区业务系统长期 “重建设,轻运维,轻安全”的现象,大多数信息系统一次性投入建成后,系统的使用管理职责不清,没有专门的管理运维队伍,也缺乏相应的运维制度,造成系统运行保障和更新换代困难,难以持续发挥应有的效用,环境管理能力和决策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2 我省在推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提升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工作中的探索

为解决环境保护部门“多驾马车拉信息数据”的难题[1],解决好信息共享、平台共用,确保环境保护数据的准确性,我省从09年起就逐步加大了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的力度,将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分解为以下三步:

2.1 科学谋划,做好环境信息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先行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面对环境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以及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支撑作用,研究制定一个高水平的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事关环境保护工作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我省以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指导,从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对环境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梳理,编制了江苏省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环境信息化的目标与任务,确保信息化规划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之间,上下级规划之间都能够有机衔接一致。同时,利用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契机,重新定位全省的信息能力建设发展方向,着重抓好全省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加强各级信息化工作的人员配备,做好环境信息的标准化建设,对业务内容趋同的信息系统归口统建,有效地解决环境信息系统多头建设、无序管理、多系统之间无法衔接的问题。

2.2 优势共享,抓好环境数据服务中心和应用服务中心的建设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就是贯穿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业务数据,许多环境管理工作直接受制于环境信息源,但实际业务工作中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用一句形象的顺口溜可以形容“上面千条线、线线连到县、表格五花脸、数据在其间、条线统数据、从来不见面”,为什么这些数据不能见面?因为各部门业务工作的目的、统计口径不同,基层工作人员的上报过程中的数据偏差等,都有造成一源多数的可能性。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解决“一数多源、多源并用”的实际问题,使全省环保业务信息转变为“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实现环境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成为环境信息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基于这一要求,我省认清形势,着力抓好“两个中心”的建设,加强业务数据源头的梳理,对全省重点污染企业建立一厂一档,追踪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运用环境监测、监察、自动监控等多种手段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应用服务中心向各类业务子系统进行推送,有效的为环境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环保多套业务数据并存的问题。

2.3 探索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带动环境管理和决策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数据和应用服务中心为抓手,将环境管理的核心――数据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后,如何让管理和决策者理得清、说得明当前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有效避免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提高管理和执法效能,是我们信息化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省积极探索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最新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利用GIS技术让多种环境质量数据在一张图上展示;利用模型技术模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利用自动监控设施对河流、湖泊、排污口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利用舆情监控,及时发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热点信息,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调整业务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未来,我省还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以及卫星遥感影像分析等先进技术,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现在,我省环境信息化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自动化监控与预警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环境信息业务协同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智慧环保”的先进理念,环境信息化发展由此迈上崭新台阶,成为环保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汪彬彬.信息共享――提升环境保护的统筹力.《中国环境管理》.2011年第3期.

[2]牛雪莹.浅析环境信息化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第2期.

[3]洪锋.创新科技,与时俱进――环境保护信息化探索发展.《科技信息》.2011年第10期.

上一篇:如何做好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 下一篇:ABT生根粉在柴达木高海拔地区杨树深栽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