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6-01 02:41:28

搞好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预习;诵读;文本;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77—01

一、引导学生预习

文言文的学习必须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而教师则要给予提示,明确要求。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最好能疏通全文。与此同时批注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解答。或搜集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还有每节课前都要提出一两个预习问题。质疑内容可从多方面进行:语言运用、课文内容、表现中心创作手法等。对这些问题教师认真审阅,做到心中有数。集中、分类后挑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提问、讨论、解决。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随时检查预习情况,绝不能放任自流。预习环节很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二、倡导学生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的内涵。熟读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诵读应该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意境。在学生诵读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必要时应该进行示范,要结合文章的感情意境指导朗读,要让学生多读一次就有新的体会。比如,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我在让学生读准字音、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历史背景,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讨论,读好两个主要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当学生对人物特点和课文中语气语势的把握都比较到位的时候,再让学生模拟表演。可以指导朗读的文章一定要不怕花时间,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爱意,觉得学习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有趣,甚至更有趣。只要学生爱上了文言文,那一点时间就花得很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三、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和今天有遥远的距离,尤其是与中学生的喜好和知识阅历有“代沟”。要让学生读文言作品“披文以入情”实为不易,他们难以品出作品的“醇香”。那么,如何缩短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何让文言文的魅力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比较容易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情,也容易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联的事情感兴趣甚至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达到“用古人的话诉说学生自己”的这种共鸣效果,让古人和今人的心相通,历史与现实相通,化他人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文言文便不再与我们隔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以今度古”和“古为今用”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另外,文言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和成语:名句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成语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等。我们都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古人的话诉说自己”,“古为今用”。古诗文凝练、典雅的风格一旦融于自己的语言,语言风格就会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样,这些经典的语言活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活起来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有时,学生读一篇课文,或不能深味其妙,或对其所述深信不已。比较阅读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有关联的作品放到一起来读,看异同,评优劣,在对照阅读中获得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开拓知识视野,训练思维能力,提高文言文鉴赏水平。比如,学生学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蔺相如敬佩有加,我又让学生研读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对蔺相如批评得很厉害,这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时引发了思考和争论。又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我指导学生同时阅读苏辙的《六国论》,结果在课上引发了空前激烈的争论。学生最后基本达成共识:苏洵的语言干脆利落,朗朗上口,苏辙的稍微有点拗口;苏洵是借古讽今,饱含忠谏之情,苏辙是就史论史,有逞才之意。可见,比较阅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水平会得到超出预料的提高。

上一篇:加强模仿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 下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