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慈善一点宽容

时间:2022-06-01 12:54:59

给慈善一点宽容

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入围名单已向社会公布,陈光标入围“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这次的入围会不会让陈光标的慈善人生再起波澜?

曾几何时,“高调慈善”、“注水慈善”把陈光标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公众的质疑声此起彼伏。面对记者,陈光标也曾坦言“我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这是陈光标在回顾自己慈善之路时的一点总结和感慨。

我们暂且不论“高调慈善”的对与错,陈光标的慈善行为的确救助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一不争的事实说明慈善本身是没有错的,这是慈善事业的真正意义所在。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做事方式,高调也好,低调也罢,那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出发点和初衷却是一样的,我们不应该简单质疑他们的善意,放大他们个性“高调”的特点,应该对慈心善举给予一些必要的支持。

荣获黑龙江省“首届龙江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奖’”的张庆云老人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给了希望工程,是个纯粹的“裸捐”者,但是张庆云老人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她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而陈光标作为响应盖茨、巴菲特美国式“裸捐”行为的第一人,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能感召一批追随者,能引发我们对慈善方式的思考,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调慈善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

目前,我国慈善捐赠的体制并不健全、机制并不完善。这种框架下出现带有功利性的慈善行为是在所难免的:有的人借慈善谋求名利,有的企业借慈善宣传自己……只要这些行为在法律范围内是允许的,我们就不应过多的去质疑。相反,我们要充分认识慈善社会功能和效用的多面性,引导大众将目光从关注慈善方式、慈善目的中移开,更多的从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捐赠体系、提升慈善理念、改善慈善环境等多方面入手,齐心协力、共同为加强体制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出力献策。

毋庸讳言,慈善事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任何事务一样,都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我国的慈善事业正由发动阶段转入普及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用平和、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和审视,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多给慈善一点支持,多给慈善一点理解,多给慈善一点宽容!

上一篇:雷锋精神与慈善义工 下一篇:红、黄、蓝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