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出》中体现的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

时间:2022-05-31 11:00:12

试论《日出》中体现的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

摘 要:根据Leech的礼貌原则及Brown 和Levinson 的面子理论及礼貌的补救策略,我们分析了话剧《日出》中人物的对话中体现的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日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礼貌原则 礼貌策略 日出 人物对话

一、 礼貌原则与礼貌策略

1.1 leech和礼貌准则

礼貌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人所共知的准则。但是系统的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则是英国著名学者Leech 提出的,礼貌原则有六个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扬准则( 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4、谦虚准则( 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赞扬。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观点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1.2 Brown 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及礼貌的补救策略

英国学者Brown & Levinson在1978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的文章。Brown & Levinson(1978)在书中详细叙述了如何采用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双方留面子的目的,他们提出了五种补救策略,依次为(1)不使用补救策略, 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5)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接下来将以曹禺的话剧《日出》为例,具体分析该话剧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

二、《日出》中体现的礼貌策略

2.1 积极的礼貌策略

积极的礼貌策略也称为正面的礼貌策略,Brown & Levinson认为它是以接近为基础的,说话人向听话人表明自己与其有共同之处,从而满足听话人积极的面子需求。说话人可以通过运用迎合听话人的心意和取悦听话人的语言,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行为获得说话人的认同和赞许。例如:

例1 李石清:陈小姐顶聪明了,专门会学人的口头语。(不自然地笑)其实,到陈小姐这儿打牌,输了也是快活的。

例2张乔治:(向着达生)这是李石清,李先生,大丰银行的秘书,潘四爷面前顶红的人。

李石清:不敢,不敢。这位贵姓是――

张乔治:这是我从欧洲一块回来的老同学,他姓这个,姓这个――

方达生:我姓方。

张乔治:(打着脑袋)对了,你看我这个记性,姓方,方先生!

李石清:久仰!久仰!

上面的例子都是运用的积极的礼貌策略。在例1中,李石清原是银行的小职员,靠处处逢迎,当上了银行的秘书。而陈白露作为交际花,和银行的经理潘月亭关系非同一般。相比之下,李石清的权势较低,所以他极力赞许、讨好陈白露,将她赞美一番,夸她“聪明”,符合赞扬原则。在例2中,张乔治极力抬高李石清,说他是“潘四爷面前顶红的人”,符合赞扬原则,紧接着李石清“不敢、不敢”,表达自己的谦虚态度,符合谦虚原则,“贵姓”又体现了他对方达生的尊重,接下来张乔治在介绍方达生时,忘记了他的姓,赶忙责怪自己的记性不好,其实他和方达生也刚认识没多久,只是在船上见过一面而已,符合宽宏原则,同时拉近了他和方达生之间的距离。李石清的那句“久仰!久仰!”是中国典型的客套话,努力抬高对方,让对方受益,符合得体原则。

2.2消极的礼貌策略

消极的礼貌策略也称为负面的礼貌策略,Brown & Levinson认为消极的礼貌策略就是说话人理解和尊重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并且不干预听话人说话的自由。说话人可以通过自贬、道歉、勉强而为、含糊其词、消极无奈等途径来维护听话人的面子,使其行为不至于受到干扰。例如:

例3 陈白露:谁说不像?像!像!像!我说像!它就像!

方达生:好,像,像,像的很。好!好!

例4 陈白露:我从来没有跟旁人伸手要过钱,总是旁人看着过不去,自己把钱送来。

王福升:小姐身份固然要紧。可是――

陈白露:好吧,我回头就想法子吧,叫他们放心得了。

上面的例子都是采用的消极的礼貌策略。在例3中,陈白露的坚持,让方达生放弃了自己本来的观点,方达生不得不委曲求全,附和着说“像”,因为他曾是陈白露的男朋友,他不想威胁对方的面子,所以选择勉强赞同对方的观点。符合赞同原则,力求和对方保持一致。在例4中,王福升向陈白露催要各种欠款。陈白露虽然没有向别人低过头,可是在没钱的情况下,只好妥协,一句“好吧”,可以读出她的无奈和勉为其难,消极地维护了王福升的面子。符合赞同原则和同情原则。

2.3 公开的、毫不隐讳的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直言不讳、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 Brown & Levinson认为就是尽可能清楚明了地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意图。一般说来,说话人以这种公开的不避嫌的方式会造成对听话人面子的损害。在《日出》中,这种对话常出现在陈白露和方达生之间、潘月亭和李石清之间、黄省三与王福升之间、陈白露和潘月亭之间、黑三和小东西之间,下面列举一段潘月亭和李石清之间的对话:

例6李石清:(讨好地)不过金八的消息最灵通,我听说他老人家一点也没有买,并且――

潘月亭:(不愉快)石清先生,一个人顶好自己管自己的事,在行里,叫你做的你做,不叫你做的就少多事,少问。这是行里做事的规矩。

李石清:(被这样顶撞,自然不悦,但极力压制着自己)是,经理,我不过是说说,跟您提个醒。

潘月亭:银行里面的事情,不是说说讲讲的事,并且我用不着你提醒。

例6中,潘月亭和李石清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潘月亭有着明显的地位上的优越性,所以他可以教训自己的秘书,损害他的正面面子。李石清地位权势低,他不敢当面反对经理,但又想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说了句“我不过是说说,跟您提个醒”。结果潘月亭继续不合作,又反驳回去。地位原则在这里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种对话对听话人的正面面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体现了双方的社会关系。

2.4 隐晦委婉的礼貌语言手段

关于这个礼貌语言手段,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而言,可以避免直接损伤听话人的面子。其次是对于旁听者而言,由于对话双方隐晦含蓄的表达,不能彻底地了解说话者的真正的意图,不能轻易地加入这次言语交际中。例如:

例7 张乔治:……哦,这一束花是我送给你的,我祝你永远像今天这么美,并且也让它代表我的歉意。昨天晚上,我原来的意思,跑到你房里是……

顾八奶奶:昨天晚上你们怎么了?

陈白露:(以目示意)没有什么。

张乔治:没有什么!那好极了,我知道你向来是大量的。

例8李石清: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

黄省三: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我实在有――

李石清:你还有点叫不出口,是么?那么你还有一条路走,这条路最容易,最痛快,――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对,你猜的对。

在例7中,昨晚张乔治喝醉了,吐了陈白露一床。关于昨晚发生了什么事,张乔治和陈白露都只说“没有什么”。陈白露是为了维护张乔治的正面面子,没有直说这件事,作为旁听者的顾八奶奶,有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从他们的对话中无法得知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她一再追问。在例8中,“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含蓄地表达了偷东西这件事,李石清、黄省三都没有说出“偷”这个词,可见,李石清还是给黄省三留了点面子的。

三、《日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

《日出》作为中国著名的话剧,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将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本国人民的语言知识,而且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日出》作为一个情景剧,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可以选取某一片断,作为国外汉语学习者的阅读材料。剧中人物对话丰富,可以带领汉语学习者进入一个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得体的交际规则,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中国文化知识与汉语交际关系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降低语用失误。

其次,《日出》中的人物对话都很生活化,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话剧《日出》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可以以音频或者电影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当剧中人物对话以音频格式呈现时,学习者首先要听懂他们发的是什么音,这就锻炼了“听”的能力。其次学习者要明白人物台词的意思,就锻炼了“读”的能力。当学习者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将从话剧中学到的对话正确运用时,就提高了他们的“说”的能力。《日出》中有很多常用的词语、句型、句子,如果学习者可以将它们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日积月累,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日出》还可以以电影的形式呈现,清晰的画面可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系统,提高它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记忆。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可以观察演员的口型,进而可以有效模仿。通过模仿,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模仿时要注意熟悉语流,培养语流感。同时要找到发音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同时要培养学生大声跟读的习惯。大声跟读,能更深刻体会到不同音素之间的差别,掌握快速语流中的音变及不同语调的含义。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3]曹禺.雷雨・日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李茹,刘雪芹.权势与亲疏在话语中的体现形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28(5)

[5]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作者简介:刘丽(1987.3-),女,回族,山东兖州人,单位:湖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浅论《物色》篇中的情景关系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