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做生意的“指路灯”

时间:2022-05-31 03:43:36

一盏做生意的“指路灯”

素有“世界超市”之称的浙江义乌,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商品市场仍每天仍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外籍商人。但义乌的外贸秩序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一些市场经营户由于缺乏外贸专业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市场内涉外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这给市场经营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作为驻地在义乌的都市报《浙中新报》迅速作出反应,推出金融危机专题栏目,从“市场防骗”这一特殊的角度着手,为义乌市场的读者提供服务。

案例与论坛

“常看新闻真的很重要,现在连骗子都看报纸了,你不看成吗?这不,前几天《浙中新报》刚刚刊发了有家外贸公司骗钱的报道,今天我的摊位上就来了几个类似这样骗钱的人,否则我很有可能就被骗子‘忽悠’了。报纸这种让人引以为戒的做法很好!”这是一位义乌读者发给《浙中新报》编辑的一则手机短信。

《浙中新报》在做好常规经贸新闻动态报道的同时,为了强化“市场防骗”专题,强势推出“外贸防骗QQ群”。义乌有上千家外贸公司,且更迭频繁,让很多市场经营户无所适从。为方便大家了解外贸公司的信誉状况,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2008年12月5日,《浙中新报》在经营户自发建立的外贸防骗QQ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利于经营户沟通的交互平台――新报市场防骗在线论坛。论坛开设不足半月,已有会员近千人,发帖询问、反馈的外贸公司超过上百家,网友互动热烈、及时。

《浙中新报》还梳理了网友在论坛上反馈较为集中的“故意找碴型”(找借口克扣货款)、“拖欠货款型”(拖欠货款成惯例)、“捞一笔就走型”(骗子公司席卷开溜)三种典型案例在报纸上刊发。使广大经营户引以为戒,多留个心眼,同时还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网友“豆豆”就通过“新报姐妹花”QQ群感谢新报设立市场防骗在线论坛:他原本已接下一家外贸公司的订单,尝试在“外贸公司诚信咨询互动区”发帖询问其信誉状况。有多位网友反馈货款没拿到,因此论坛建议“谨慎处理”,“临近年关,货款更不好拿,为保险起见,我决定放弃。真是万幸,没过几天,就传出那家公司关门的消息。如果当时发了货,估计就打水漂了”。

“早就企盼有这样的咨询交流平台了,如果是初次打交道的外贸公司,可以问问大家,了解其信誉状况,降低被骗风险。万一被骗,一来能提醒其他经营户,二来也能打听骗子的下落,可以联合起来讨说法”,在义乌国际商贸城C区经商的陈先生来电对防骗QQ群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一盏市场经营户与外贸公司做生意的“指路明灯”。他说:“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约束那些骗一通就想跑的外贸公司,尽量避免被他们钻空子。对那些不太诚信的外贸公司,也能起到无形的监督作用,使外贸经营环境更加透明。”

加强防骗知识的专业性

义乌市场几乎每个经营户都有一笔或更多的死账、呆账。这些死账、呆账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客商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是被外贸公司诈骗,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营户的利润。如何解决赊货经营问题,降低外贸交易风险,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浙中新报》的读者大多是义乌企业老板和市场经营户,其中在经济活动中不乏有专业性的“高人”,由此,与读者互动,拜读者为师,不失为办报的一种好方式。新报市场防骗在线论坛开通后,有很多网友为论坛献计献策,如网友“梧桐雨”建议通过论坛,呼吁大家采用官方合同示范文本,以保障自身利益。《浙中新报》随后将合同示范文本上传至论坛,目前下载次数已近百次。还有网友建议能否与工商、外经贸局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及时提供一些官方预警信息,查询外贸公司注册情况等。《浙中新报》有选择地采纳了其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完善市场防骗在线论坛,与广大网友共同打造这个市场防骗的网络家园,为经营户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市场防骗怎么防,专家网友面对面。新报市场防骗在线开通以后,受到市场经营户的欢迎,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2008年12月25日,《浙中新报》通过金华新闻网第三演播室这一网络视频平台,针对网友在新报市场防骗在线论坛上提出的各类问题,与义乌市工商局、公安局经侦大队领导,以及防骗律师团律师、经营户代表一起为大家答疑解惑,指导市场经营户如何预防贸易骗局,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刊登外贸公司的诚信信息

根据义乌市场经营户的建议,《浙中新报》又刊发了《谁和这些买家做过生意你们能及时拿到货款吗》一文,将新报市场防骗在线论坛中经营户咨询外贸公司诚信状况的帖子进行整理,刊登出被咨询的外贸公司名称,以便获得更多曾和这些公司有过业务往来的经营户的真实信息反馈,给准备和这些外贸公司做生意的经营户提供参考。

报道见报后,立即受到市场经营户的关注,绝大多数人认为“有这样一个平台真好”。之后一星期里,新报市场防骗在线论坛每天就新增主题帖100多个和跟帖数百条,浙中新报QQ群、热线手机也接到300多条信息。这些帖子和信息大部分反馈与报道中所刊登的外贸公司生意往来的感受,并推荐其中的诚信外贸公司;也有部分读者要求通过《浙中新报》向广大市场经营户咨询其他外贸公司的诚信状况。

近两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中新报》致力于市场防骗,邀请6名律师组成新报防骗律师团,联合义乌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市场经营户,力图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骗大堤”。《浙中新报》防骗律师团组建以来,先后接受了近千名市场经营户的咨询,还受他们委托了数十起合同诈骗、纠纷案件。同时,《浙中新报》协助义乌警方成功制止了两起特大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共达5000万元。

在报纸版面上展开对话与交流,让官方与民间、老板与客商、报纸与受众彼此之间真正“动”起来,从而规范义乌的外贸秩序,这是《浙中新报》推出“市场防骗”专栏的宗旨。它使经济报道走向平民化、实用化,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义乌经验”。■

(作者单位:浙中新报)

上一篇:辩证认识网络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善于多元信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