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初中地理课堂的第一锤

时间:2022-05-31 02:45:35

敲响初中地理课堂的第一锤

【摘 要】课堂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然而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好的导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的激情,让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使学生瞬间就能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一道与教师探究新知识。好的导入方式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好的导入方式还能营造和谐、亲切、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导入导的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导入;原则;方法

初中地理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的学科,原因有二:第一方面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是较难的一门学科;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在大部分地区都不是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它的地位不是很高,被许多人戏称为“豆芽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极不重视,认为学习地理是一种负担,更别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将来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全方位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位地理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授课方法,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以趣激学,以趣引思,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学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是一种享受。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教师如何既要让学生有兴趣,老师又当好导演的角色,当从好的导课开始。

一、导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导课的简捷性

因为导课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环节,要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

(二)导课的创新性

导课的功能之一在“激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形式不同的导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参与性,忌同一种方法多次重复的使用。

(三)导课的鼓动性

导课方法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活学活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导课的启发性

好的导课方法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

(五)导课的时代性

导课在设计时要结合时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避免死读书的好习惯,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精彩的导课方法呢?根据这几年地理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只有在熟悉教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机智、灵活地运用一些技法,才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导课方法,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创造活跃气氛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介绍一下自己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导课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如我在讲到《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时,直接提问:谁能说出世界七大洲,并能在地图上指认?——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接着继续提问:我们生活在哪一个大洲?——亚洲。顺理成章,转入新课的讲授。

(二)设疑导入法

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有时也会觉得“新鲜”。在导语中设制悬念,造成疑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令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课题特点,故意设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地球的运动》时,我先设“疑”:“太阳为什么就不能打西边出来?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不停的交换?”然后揭题:是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运动。这样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谜语导入法

谜语能够以健康活泼、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形式,使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艺术享受,所以学生特别爱猜谜语。因此在讲《从世界看中国》时我给学生出了个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东西来看它在东,南北来看它在北。----打一国家名”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是中国,还记住了中国的位置。

(四)图片导入法

图片、地图可以直观的反应地理事物,也很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讲《众多的人口》一节时我首先出示了两张图片我国“街头一角”和“沙滩一角”,并配以文字介绍“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0个。”问“这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哪一特点?”学生很快就答出我国人口众多。这样不但顺利的导入新课还对众多这一题目深有感受。

(五)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具有情节,青少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如讲《海陆的变迁》一节时,一上课我的第一句话“今天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过了一会儿麻姑到了。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海陆之间真的会发生变化吗?我们地球原来是什么样的?”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六)视频导入法

地理教学中运用视频,影碟等手段做导语,不仅形象直观,更能达到渲染气愤,活跃情绪的效果。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吸引力。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讲《东南亚》时,先放映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视频,让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学生先领略海啸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然后告诉学生“在这次印度洋海啸中,国际社会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派来了医疗队,帮东南亚人民度过难关,此时日本带着他的自卫队,美国带着他的航空母舰来救援来了。救援需要其他国家的军队和航母吗?美、日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七)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甘醇,利用学生熟知、喜闻乐见的中外音乐导入新课,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讲《印度》时,我先放了一曲西游记中的插曲“天竺少女”,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唱了起来,我又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了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内容,自称是现代版的唐僧要带着现代版的徒弟去印度取经,用优美的歌曲、诙谐的语言让学生愉快的融入了课堂。

(八)开门见山法

课题,是讲授内容的眼睛和窗口,因此对某课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大可发挥开门见山之功效,使学生抓住重点,能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同时还极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例如《人口与人种》可这样导入: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的问题,中学生必须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现在让我们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的“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导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导课的方法远远不足以上几种方式,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可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或借助画笔描绘图画,或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方法不一而足,那就让我们认真探讨导课艺术吧!把这序幕设计的精彩些!做到先声夺人,以“导”激情,以“导”启思,成为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引领学生迈进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

[3] 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4]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建设SWOT分析及思考 下一篇:英语教师课堂提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