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时间:2022-05-31 12:31:29

韩伟: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中,农业企业该如何做大?从小小鸡蛋开始的韩伟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对农村夫妻开了个小鸡场,养了50只鸡,名叫淑芬养鸡场。男主人身材高大,吃苦耐劳。他想了想,决定要把养鸡当作自己终生的事业,就把鸡场的名字改成了自己的,叫韩伟养鸡场。那是1982年,在大连旅顺。

夫妻二人很吃苦,常常忙到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在小计算器上敲,算自家的鸡蛋产量和收支。算了一夜,抬头一看,天已经亮了。

现在,韩伟和妻子还常常一起算账,不过计算器改成了电脑,韩伟也成了韩伟养鸡场的董事长,妻子则担任总经理。这个当初的小鸡场,现在蛋鸡饲养规模在全国居首位,年产鲜蛋5800万公斤,每周要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鸡蛋数百吨之多,还加入了世界蛋品协会,成为该组织唯一的中国国家级会员。韩伟开始在国外奔波,他们的鸡蛋品牌叫做“咯咯哒”。

不一样的养鸡王

“咯咯哒”很形象,好像母鸡下蛋时候的叫声。从鸡的叫声上,还真能辨别得出鸡蛋的品质。

韩伟创业初期,最让他头疼的事就是给鸡治病,养鸡场的鸡常常生病。韩伟回忆说,“当时死亡率非常高,痛心啊!那鸡蹦一蹦、跳一跳就死了。死了的鸡,说心里话,埋都没地方埋。一点办法也没有。”

村里的兽医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啊,韩伟的妻子便去北京一所大学专门学习给鸡看病。回来之后,夫妻俩为了摸清鸡的习性,又开始琢磨,每天把死鸡全部剖剪,看看到底是什么毛病。是营养代谢问题,还是病毒病,或者是细菌病,是大肠杆菌还是沙门氏菌?时间一长,韩伟就成了一个“鸡专家”,还练出了一手绝活:只要听到鸡的叫声,闻到鸡的气味,就能判断鸡是否健康。

有时候韩伟去其他养鸡场参观,听到“咕咕嗒嗒、咕咕嗒嗒”的鸡叫,他就知道鸡已经生病了。而听到自己家的鸡“咕咕咕咕”的叫,韩伟就会很放心,因为这是健康的叫声。要是一个晚上听不到这种声音,他还真是睡不踏实。

但是,这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鸡瘟的问题。在农村,一般养鸡都是家家户户在自家后院饲养,也没有什么预防措施。如果一家的鸡病了,很可能就传染到隔壁,简直是防不胜防。韩伟评价这种情况为“一个恶性的生态链环境”。

不解决这个问题,韩伟知道自己的养鸡场始终无法做大。就在养鸡这种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事情上,韩伟也琢磨出与众不同的点子,用流行语来形容就是“创新”和“重视科研”。韩伟经过考察,一咬牙,做了一个决定:花巨资在旅顺口东泥河村买下5个山头,在上面搭建一座特大鸡场,这样就可以与其他养鸡场和农户隔离开了。这似乎是韩伟在科学养鸡路上迈出的最关键一步。从那时候开始,韩伟就非常注重技术和人才。

要让大家吃得放心

不久后,韩伟养鸡场迎来了一批日本客人,这给韩伟上了一堂深刻的食品安全课。

这些日本商人的行为颇让韩伟奇怪:他们在鸡场到处看,鸡蛋、鸡毛、鸡粪……还问来问去,都是诸如饲料的营养搭配等专业问题。直到临走的时候,也没有提生意的事情,只是拿了几个韩伟养鸡场的鸡蛋,说回去尝尝。

第2年、第3年,这些日本商人又来了,还是照样到处看,就是不谈生意。到最后,韩伟都觉得有点烦了,不想接待了。

可是,也就是在这一年,日本商人开始向韩伟下单。接到订单,韩伟为此兴奋了一阵子,也弄明白了国外客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产品的质量是关键,而且,作为食品,安全最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质量持久地保持住,每时每刻都不能懈怠。”韩伟说。

自己家的鸡健康,蛋产品就安全。对这点,韩伟觉得很放心。但是,对于众多的消费者而言,并不能够放心购买市场上的鸡蛋。

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我国商品禽蛋生产的主体是农村区域性农户小规模饲养,其水平还不是很高。而且,一个重要的隐患是,由于养殖环境条件受限,为保证蛋禽不发病,一些养殖户甚至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预防性药物,这些药物导致鸡蛋产品的质量下降。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韩伟开始考虑自己企业发展之外的问题:“我非常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02年全国九届五次政协会上,他联合11家民营企业发出了“食品安全信誉宣言”。

2002年7月,商务部肉类屠宰技术鉴定中心把编制我国无公害蛋标准的工作委托给了韩伟集团。现在,消息显示,《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蛋安全要求》这一首部鸡蛋国家强制标准新标准将于近日实施。

为了这个重担,韩伟费了不少心思。虽然韩伟集团有自己的无公害鸡蛋标准,但个别指标是按着进口国的标准制定的,对于我国禽蛋市场的普遍现状而言并不适合。于是,韩伟便和伙伴们对国内蛋产品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禽蛋安全卫生质量方面的资料。他们还听取了众多专家的意见,并依据现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环境要求、防疫规范,结合部分省市已经制定的相关标准,考虑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力求制定一份在技术指标上符合我国国情,又兼顾我国目前已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畜禽产品出口要求的国家标准。就这样,在经历了国内无数次讨论,又经过WTO缔约国的评议后,我国首个无公害鸡蛋国家标准终于可以出台了。

“中国的蛋鸡饲养业第一次有了国家级‘门槛’,根据这一标准,鸡蛋里的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将规定最高限量。”韩伟说,“我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家都能吃上放心蛋。”

陆产司令和水产司令

旅顺三涧堡镇,地属辽东半岛,是个美丽的地方,但也相当贫穷,这里就是韩伟的故乡。韩伟是母亲10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他的记忆里,难以抹去的是儿时生活的贫穷与无奈。哥哥、姐姐在生产队里工作,一年到头得到的是一张又一张赤字单。全家过得紧巴巴的,吃粮食都得到队上去借。

而在这之前,韩伟的父亲曾是沈阳有名的大五金商,解放初将所有家产悉数上交,成为了普通的山村教师。虽然这一段往事,韩伟只是从大人的口中听说,但或许因为如此,他从小就显得不安分,总是希望折腾点动静出来。

几经周折,只有初中学历的韩伟得到以工代干的机会,当上了镇里的畜牧助理,帮助镇里的乡亲养鸡、养猪。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知道了发达国家的蛋鸡产蛋量比自己管的农户的要多好几倍,爱琢磨的他决定下海自己养鸡。除了妻子,所有人都反对他的念头,直到多年后鸡场真有了起色,家里人才放了心。

做大鸡场之后,韩伟决定企业发展要多元化,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曾经搞过广告公司、房地产公司,还有很多商贸公司等等。”韩伟回忆说,“一年多后我就发现不对劲。作为一个从事农业的企业的领导者,怎么能够很好把握广告策划呢?那是没有可能的。我不懂这个产业,不懂广告策划,我怎么能判断我请来的CEO,请来的广告策划人,就非常优秀?”于是,这次多元化的拓展基本以失败告终。

再次启程,韩伟选择的是自己的老本行:食品。而且,他决定选择一个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来做:鲍鱼再开发。韩伟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又花了五六年时间,解决了技术细节问题。现在,韩伟集团的鲍鱼产量在200~300吨之间。

“这种鲍鱼我们把它叫做‘海龙仙’,意思是连龙王都垂涎三尺”,韩伟笑着说。这块业务由妻子胡淑芬管理,所以,韩伟就打趣说,自己是陆产司令,而妻子是水产司令。

最近,韩伟正在实施生态农业的构想,打造绿色产业链条。这样,集团不仅可以和联华、华联以及沃尔玛、家乐福相匹配和相对接,而且可以拉动更多的农户,借助这些平台,就能形成一种产业群体。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有7000多家养鸡厂,现在剩下的只有7家,其中的“老大”一家就有2000万只蛋鸡。这也是韩伟的奋斗目标。他和妻子希望的是,沿着集约化、高科技的道路,这个以自己命名的公司拥有的鸡群超过2000万只,成为可以和国外鸡场媲美的国际化养鸡场。

上一篇:谁承担清洁提单下的数量短缺 下一篇:知识产权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