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居民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31 11:57:23

旅游地居民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以宁乡县关山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从旅游区居民的视角,研究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旅游类收益占家庭收入比重低;环境保护方面有待改进;政群关系和谐度不高,尤其是针对旅游收益分配和旅游开发规划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在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的感知基础上,对如何利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来改变贫富差距、改善生活环境、协调政群关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居民感知;关山村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地方充分发掘自己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成为各级政府各个地方开发的新热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但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城市化问题、乡村空心化问题、农民收益边缘化问题、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等,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宁乡县关山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从旅游区居民的视角,研究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制作居民感知、旅客感知调查问卷表,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差异,提出策略或建议。

三、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设计

(一)区域简介

关山村属宁乡县金洲镇,金洲镇位于长沙“两型社会”先导区金洲新区北部,东距长沙城区24公里,西距宁乡县城15公里,南距长常高速互通2公里,具有良好的近郊区位优势。关山村的总面积为6.86平方公里,人口2660人,共626户,用地呈狭长状,南北长达4.5公里。关山因三国时期的蜀将关羽在此屯兵而得名,2009年关山村列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与改革试点试验区,2013年荣获“国家级4A景区”称号,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期。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访谈

1、问卷设计

本研究沿用李克特测量法,问卷量表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二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三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感知调查;第四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调查;第五部分是开放式问答,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看法;第六部分则是人口统计学部分。

2、问卷调查与访谈

为了获得详尽、具体、真实和到位的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笔者携助手深入关山村展开数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方面,向关山村居民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达到89.2%;访谈方面,笔者与助手几人分别访谈了关山村第一书记和村民,并且获得了关山村区域概况、旅游发展规划、党组建设、领导视察与讲话文件、旅游宣传册等二手材料,并予以整理。

四、实证研究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笔者将问卷数据汇总后输入SPSS17.0软件中,得到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1,大于0.8,量表具备较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量表数据收集与处理之后的结果:KMO和Bartlett’s检验值为0.808,大于0.7,显著性水平0.000,低于默认值0.05,由此可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可以展开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关山村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分析

1、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感知

在就业、居住、农产品销售以及总体的经济发展方面,关山村居民享受到了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带来的福利,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都是关山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经营与开发带来的实质收益的认同度比较低。

2、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感知

关山村对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感知部分均在3.5以上,可见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确实给关山村的景观、绿化、居住环境、排污、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对关山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负面感知部分均在2.4-3.5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有待努力和改进。

3、关山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发展的感知

旅游给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让农村变得开放的同时,也发掘和传承了当地的文化,但政府和群众之间在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关山村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在旅游收益分配与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非议。

4、关山村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感知

对于政府对旅游的建设与支持,关山村居民比较满意,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较低,最大的不满还是来自于旅游经济收益比村民期望的要少。从数据中可以得知,旅游类收益占家庭收入比重为无的样本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的感知均最为强烈。

五、结论和建议

(一)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农户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者、直接获益者,也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农户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关系到旅游是否得以可持续发展。当前横亘在关山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户从旅游经济上获得的收益不足、相关主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够合理。为此,从以下三方面对关山村乡村旅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来提出建议:

第一要问政于民。通过公平公开地推行选举,修订与解决当地社区及村民在政治权利方面的缺位问题,尽最大力度废除歧视村民的政策壁垒,选举一些代表政治思想较为先进、主观能动性较强、参政意愿较强的优秀村民代表加入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第二要听证于民。在关山村重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发展问题上开展村民听证会或者民主会,尤其是在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上的问题,要让村民充分发挥话语权,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第三要让利于民。乡村旅游对采用政府主导+外来投资者经营的合作模式展开,往往将社区居民及村民排除在外,其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很少。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提出要采用社区参与的方式加强社区居民及村民的拥有和控制,让利于民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长久之计。

(二)乡村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多元的建设、治理和改善的过程,当地旅游暂时没有面临容量需要限制的问题,但在环境质量评估方面,需要引进较为系统、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处理、排污等问题要严格控制,预防第一、治理第二。

(三)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政府和旅游开发者要继续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凝练关山村的旅游文化精神,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当地旅游文化与优良传统作出更精致的设计、更生动的展现,以文化为载体,开发更具体验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倩,段鹏辉.浅析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保障问题[J].价值工程, 2010,29(8):241-242.

[2]钟林生.可持续旅游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论题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3):6-7.

[3]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4.

[4]左晓斯.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

[5]林欣.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旅游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6]许春晓,邹剑,李纯.开发探索期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湘西里耶为例[J].旅游研究,2009,(9):72-92.

上一篇:“焦炉医生”胡亮学 下一篇:“搬出大山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