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殊荣归功于国家

时间:2022-05-31 10:50:20

我的殊荣归功于国家

2008年6月1日,已经64岁的汕头大学教授张月姣律师走马上任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大法官,任期4年。这位屡在世界上为中国人创造第一的人,又成为第一个当选WTO大法官的中国人。

熟悉张月姣的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了解张月姣的实力。她是第一个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中国人,第一个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并担任多个重要职位的中国人,第一个在西非开发银行担任董事的中国人。

一位普通的女性,能在其事业上创造出这么多的第一,充分证明了她过人的能力和才干,难怪在媒体眼中,张月姣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对于张月姣的当选,有学者认为,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获得了一个高层职位,而在于中国从此获得了规则的解释权和制定权。这种权利并不意味着中国将谋求私利,而是意味着中国具备了参与博弈规则的能力。说得更准确一点,从当被告到成功推荐法官、从规则的被动适应者到解释者和制定者,中国在整个世贸体系中的角色正发生质变。

一位能使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张月姣说:“中国如果不加入WTO,我根本不可能到这个机构工作,因为它只招收成员国政府的专家。能够得到这个殊荣,归功于我们国家,归功于人民。”“我当选WTO大法官,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荣誉,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代表。”

成功来自于不断的积淀

按照WTO的相关要求,上诉机构成员必须是公认的法律、国际贸易以及WTO协议方面的权威专家。张月姣的经历充分证明了她将无愧于这个令人敬佩的职位。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曾是中国入世谈判中最引人关注的“战役”。在这个长达10年的谈判中,张月姣作为谈判代表,一直担当着主将的角色,尤其是第三轮谈判。这是一轮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四个女人”的谈判,“四个女人”指的就是中方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与张月姣,以及时任美方贸易谈判代表的巴尔舍夫斯基和莱尔。

在谈判过程中,她表现得不卑不亢。令张月姣自信的是,她熟稔英语和法语,法律条文也背得烂熟,而美方代表在这方面就逊色了。

除了长达10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外,张月姣所参加的重大谈判还有: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国与外国的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中美和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磋商以及乌拉圭回合关于与经贸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谈判等。她参加起草了中国涉外经贸的10余部法律,还兼任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和仲裁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罗马国际统一司法协会理事以及国际发展法学院理事等。她的脑子里装满了法律条文,在谈判桌上纵横捭阖。

张月姣说:“我一直有个宗旨就是学习,用全部知识武装自己。为了充实自己,时间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坐在飞机上我也要学习,浪费一点时间我都会觉得很可惜。在和美国人谈判的过程中,我写了100多万字的东西,对方都感到吃惊,说我精力太充沛了。”

她当选WTO大法官后,曾有人说:“咱在WTO有人了,以后可以尽管上诉了。”

对此张月姣并不认同。她说,正派正直是WTO上诉机构工作人员的首要素质,上诉机构人员首先要不偏不倚,绝不能偏向哪一国。据了解,张月姣已有近30年的国际贸易法律的工作经验,以及10年在国际机构工作的经验,作为仲裁员,张月姣处理过近300个国际贸易争议案件。在处理了如此多的相关国际争议案件后,她的公正性始终受到了涉案双方的肯定。

“上诉机构集中了全世界国际法、国际贸易和WTO协议方面的权威专家,我能荣幸成为一员,一定会严格按照WTO法律公正处理贸易争议,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作贡献。”张月姣表示。

“她是一个典型的才女”

“要概括张月姣,一句话,她是一个典型的才女。”这是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对共事多年的同事兼好友张月姣的形容。在杜钢建的眼中,张月姣不仅是一个广受同事和学生好评的老师,同时更是一个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当代“才女”。

在杜钢建看来,张月姣在汕头大学无论是学术还是为人,都无可挑剔。良好的学术功底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之和蔼可亲的为人处事态度,成就了张月姣在汕头大学师生心目中的美名。

张月姣能够成长为才女并非一日之功,这与她良好的教育背景分不开。

张月姣是吉林人。1964年,年轻的她被派往法国留学。法国之行为她打开了一条走出国门之路,也为她储备了熟练运用法语的能力。

1981至1982年,法国学习期间所学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张月姣的需要,她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分别在乔治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此番再度出国深造,张月姣不仅获得了在国际上得以立足的法学资本,同时攻克了另一门外语――英语。

2005年,当西非开发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已经熟知从中国来的MADAM张不需要翻译时,张月姣亲身感受到教育经历为工作带来的便利。

对目前的张月姣来说,当选WTO大法官并不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只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新的工作”,WTO大法官只是张月姣众多工作中的一个,每年占据她四至五个月的时间。除了随时等待国家征召外,未来,她还将继续留在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担当资深顾问,同时,也将继续在汕头大学的教学工作。

根据汕头大学学生的介绍,汕头大学目前实行三学期制,而张月姣则主要担任暑期7至8月间第三学期的教学工作。由于时间有限,在没有课程的时候,张月姣始终用电子邮件与学生保持交流,通过多年国际工作中的各种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国际事务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根据杜钢建透露,张月姣未来的工作头衔将是汕头大学新建的WTO法研究院院长,他们计划集合全国法律界力量,共同在WTO相关法律方面进行科研攻关。

“走出去”不要怕打官司

去年底,即将成为中国首位WTO大法官的张月姣教授回到任教的汕头大学举行讲座,她表示,广东企业要走出国门,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最关键是做好可行性研究。

张月姣认为,广东作为我国的经贸大省,外向型经济突出,企业出口不要过多地集中在一个市场,企业内部制订的规则要与国际准则接轨,这样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反倾销诉讼中才不会处于不利地位;另外企业要做大做强,要切实负起保护知识产权责任,敢于“走出去”。

今后,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行业协会、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也可依靠中国驻当地的使领馆、商务处,抢抓贸易机会。企业也要广泛获取信息,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还可利用广交会这个平台开展各种商机洽谈。

依据多年研究、处理众多国际贸易纠纷的实践体会,张月姣认为,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提前做好可行性研究,了解所在国的投资保护协定,避免盲目投资所带来的风险。

反倾销一直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对此,张月娇说:“企业一定不要放弃,哪怕是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也要尽一切努力保住市场份额,开拓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你退出来两年,再想进去就难了。”

近年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大部分集中在中小企业比较密集的行业,而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往往应诉不积极或者根本不应诉,因此单个企业在遭遇反倾销后能够胜诉的非常少。对此,张月娇表示,从上诉到裁决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企业除了需要耐心,还要有专人负责,但是可以考虑把上诉的成本打入产品成本。 面对反倾销制裁,如果不作回应和申诉,既会助长一些国家的贸易制裁,导致国内企业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溃退,也会因为单一方面的缺席被裁决征收较高比例的反倾销税。

张月姣诚恳地告诉企业,打官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需害怕和顾虑。很多国际跨国公司就是通过打国际贸易官司来扩大市场,遏制一些国家反倾销法的滥用、维护自身权益的。

至于如何申诉,张月姣说:一是要做好工作,共同面对,不妨联合聘请专业律师以降低成本。二是要做好市场调研,知己知彼。如果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较高,企业适当提价获取利益,何乐而不为?三是做好财务报表,市场经济下运营成本核算一定要清楚,能作为证据提供。四是做好公司治理,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避免宣传上的失误。

相关链接

张月姣简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资料,中国首位世界贸易组织大法官张月姣现年64岁,曾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为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局长等职务,并担任过中国知识产权谈判代表、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法律顾问,现为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

汕头大学法学院提供的张月姣女士的简历如下:

1998―2004年 在亚洲开发银行担任助理法律总顾问、东亚局副局长、嵋公地区局副局长、亚洲开发银行上诉委员会主席、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局长。

1997―1998年 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法律,完成JSD博士课程。

1990―1998年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条约法律司任副司长、司长,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代表,中国入关谈判法律总顾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国际发展法学院董事,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

1984―1990年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条约法律司任副处长、处长,经济法副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委员,中国司法部批准律师资格。

1982―1984年 世界银行法律部法律顾问。

1978―1982年 中国国家进出口委员会,中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工作,赴美国乔治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获得美国乔治敦法学院法学硕士。

上一篇:对国外“知识产权陷阱”的规避 下一篇:中国电池业迎来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