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物”特别多

时间:2022-05-31 10:31:43

去年“人物”特别多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日渐隆盛,似乎可将之视为一个巨大名利场的中国正在形成并且日渐繁盛的标志和象征。

新年伊始,掰着指头算算头年的账,真可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4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今年“人物”特别多。粗略数数,2004年年末,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各种媒体所推出的“年度人物”至少有四五十个之多。

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和《南方周末》年度人物都颁给了我们的总审计长李金华。未能成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而引起各界质疑的郎咸平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了包括《南方人物周刊》在内的多家媒体的年度人物。《新周刊》评刘翔为年度新锐人物,《三联生活周刊》也以专题报道的方式把刘翔和我们时代的精神符号作了对接。

与CCTV的“经济人物”遥相呼应,《中国妇女报》操办了“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而某互联网杂志则推出了“2004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盘点IT的还不独这一家,除了“2004西南IT年度人物评选”,还有名头更响的“2004年度中国IT十大财经人物”。河南《大河报》推出了“2004大河财经年度人物”,珠海电视台推出了“珠海经济年度人物”,而《环球企业家》杂志则有“2004环球企业家年度人物”。

如果中国商业联合会的“2004中国商业年度人物”还比较好理解的话,“2004年连锁年度人物”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它针对的其实是中国连锁业的巨头们。而很容易看成“UFO”的“2004中国CFO年度人物”实际上是首席财务官们在排坐次。房地产有《北京晚报》举办的2004京城楼市年度人物评选;法律界则有《今日说法》的2004法治年度人物;教育界有SOHU评的2004中国高校年度人物;体育界有央视五套的2004“魅力体坛”年度人物,《足球》报的足坛年度人物;文化界更是众声喧哗新浪网、人民网、《中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都各自钦点着自己中意的文化英雄。――而以上这些,只是2004年中国各类“年度人物”评选中的一小部分。

此种去年“人物”特别多的现象,一种解释可以是“时势造英雄”。过去的2004年,被一些分析家认为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关键一年”,而这历史的关键之处似乎正就是由这些“年度人物”所主导完成的。当好事的媒体以自己的方式向李金华、郎咸平、刘翔们颁奖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是代表中国百姓在向这些影响我们时代的人致敬。而几乎全部是由媒体操作选出的年度人物,也可视作除政府之外,公民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推崇与表彰,这些各个行业领域2004年的佼佼者们所彰显的正是中国丰富多彩的美好未来。与“十佳少先队员”、“十大杰出青年”等活动相比,虽然在“年度人物”评选中并未有道德评判的程序,但大多数媒体所采取的网络投票方式,却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中国人所期待的道德模范和标准,譬如李金华式的公务员,这种民间式的道德期待显然更具有亲和力和现实感。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日渐隆盛,似乎也可将之视作作为一个巨大名利场的中国正在形成并且日渐繁盛的标志和象征。除去很少一些已经形成权威性和公共口碑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之外,另有一些评选显得眉目不清目的不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年度人物?因为我们要借题说话借鸡下蛋。似乎媒体同仁们也都抱定了那些被列入“年度人物”候选名单的名人应该不会和自己过意不去的念头,免费使用着“名人”的公共价值。老牌的年度评选活动方总是借势开个颁奖晚会,弄个大Party,吃吃饭喝喝酒,来来去去反正都是熟人,排排坐,吃吃果而已――最终评选的过程也原本简单,谁给面子参加晚会我给谁颁奖,只要最大的那个奖给个最靠谱的人就会一俊遮百丑。新开办的媒体则利用这个“年度人物”的评选为自己聚拢人气,借个名人效应打打知名度,只是最好不要像某“年度精英”评选一样,刚出评选结果,得奖人便东窗事发。大多数名人也乐得自在,送上门儿的奖不要白不要,何况要得名必然要和媒体搞好关系:名人和媒体本就是互惠互利。

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传媒社会的人物故事大多如此。

上一篇:大国在此 第2期 下一篇:第15届英国喜剧颁奖典礼像英国人一样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