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

时间:2022-05-31 10:29:22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122-02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建筑力学 启发式教学 方法与措施

前言:《建筑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既不像纯理论课那样,有着严谨的推导过程 ,也不像纯专业课那样,有着鲜明的应用价值,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学;而且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础课由于在短期内,不能像专业课程那样马上看到效果,因此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减少授课课时。在这种既枯燥任务又紧的背景下,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尤为重要。本人多年从事建筑力学的教学工作,发觉除了上课应有一定的激情外,启发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的具体应用,包含具体的方法和具体的措施两个方面:

一、教学的某些具体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具体体现“启发式”,应该说,方法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也就是说:“教无定法”。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启发式教学毕竟有章可循,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这里试从课堂教学中的联系对比、提问设疑、层次分明、思路清楚、分清主次、形象生动等方面,提出一些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1、对比法启发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定理、新的方法时,在可能情况下,应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同的、相似的、相反的概念、定理、方法去进行比较,从前后联系和新旧对比中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从比较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既能起到温故知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作用,又能达到训练科学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能够联系、对比实例,在各门学科、各门课程中都是很多的,所以,它不失为一个通用方法。

2、提问法启发

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从未知到已知、化未知为已知的矛盾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提出一系列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从未知向已知前进了一步,这就是所谓的“学贵有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提炼出一系列问题或者说一个“问题系列”,然后,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穿插提问、和课后思考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提问法的关键在于“提问”。教师在课堂所提问题或出的课外思考题,应力求具有针对性、思考性、启发性、趣味性、多样性。同时要难易恰当,既不能一问一答就了事,也不能“百思不得其解”,而是在教师“留有余地”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在这块“余地”上努力耕耘、积极思考、得出解答、有所收获。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用力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显然,这种提问式启发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增强兴趣、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3、层次法启发

一个话剧,总有序幕、高潮和尾声;一篇文章,总有好几个段落;一首诗词,往往有好几层含意。两节课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层次分明”,逐步启发诱导学生深入。这种层次法教学,符合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原则。据说,有一个著名科学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一个难题时,先一个层次似乎“山穷水尽”,后一个层次居然“柳暗花明”,既“引人入胜”又“扣人心弦”。

4、思路法启发

一张城市导游图,可以使你从星罗棋布的街道网中,找出需去地点的路线。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个结论,好比一粒粒孤立的珠子,“思路”好比一条红线,能够将那些定理,公式和结论串连起来。一线串珠,既有来龙,又有去脉,前呼后应,融会贯通,这就是“思路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去深入学习,即所谓“思路清楚”。

5、主次法启发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然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分清主次,重其所应重,轻其所应轻,围绕重点内容,对学生启发诱导,这就叫“画龙点睛”,“突出重点”。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少而精和教学方法启发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

6、形象化启发

目前,在教学中,愈来愈多地使用各种形象化手段辅助教学,如实物模型、多媒体、幻灯片、录象、现场等,这些手段既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又具有在教学中调动学生五官积极性的功能,使学生能耳闻其声,眼见其形,思路活跃,浮想联翩。

事实上,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在板书配合上,字体的大小,笔划的粗细、有色粉笔的利用,以及箭头、问号、惊叹号、方框、圆圈、波纹线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形象化启发的作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这种生动而贴切的比喻,讲解与板书的配合,既使是上述各种形象化教学手段,也不能完全代替其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的某些具体措施

现在,谈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某些具体措施。

1、组织分析讨论课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由过去的“习题课”演变而来的“分折讨论课”,能够活跃思想、开拓思路,是在教师“精讲”基础上,学生进行“勤练”的一种好形式。

2、写小文章

每当教学告一段落,可要求学生写一些学习心得、体会、小结之类的小文章,既可以由教师统一命题,作专题小结;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命题,各抒已见。这类文章不拘格式,不要求长篇大论,面面俱到。一篇文章不过数百字,要求有的放矢,总结某个方面,说明某个问题,反映某些体会。然后挑选几篇好的文章,适当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挑选几篇对某个专题有不同见解的文章,适当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会”。写这种小文章既有助于及时总结教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中写出来的一篇篇小文章,既有总结解题方法方面的,也有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的,也有对某些理论问题目进行讨论与分析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写得好的,往往对某些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蕴藏着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3、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部分与补充部分

将一门主干课程的内容分为基本部分(Ⅰ)与补充部分(Ⅱ),是兼顾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育的一种措施。基本部分的内容为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本门课程相对稳定的知识核心,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学习。至于补充部分的内容,则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开设,可由教师灵活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一般为:补充本学科领域的新内容;补充结合某专业的某个专题内容;补充联系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内容;补充钥匙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内容。

要实现上述措施,就要求教师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较少于规定学时的时间教完基本部分,然后再根据“节余归已”的原则,或与学生协商,适当增加极少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补充部分的教学。基本部分与补充部分的教学,一般是前后衔接进行的,也可以穿行或间隔进行。与之相对应,平时作业题也可分为基本的与补充的,考试题也可分为必作题与选作题。

4、答疑与质疑相结合

近几年来,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太爱提问的现象,这时,教师可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答疑时间内有计划地找部分学生进行质疑(即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学生解答一些问题,这也是一种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具体措施。

5、加强课外指导,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不单纯体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上,主要还体现在课外经常性的,艰苦细致的辅导工作上。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已知者,应循循善诱,使学生头脑中经常思考问题,也可以把教师中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告诉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是未知者,但既将不断地转化为已知,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往往在教师“司空见惯、不以为奇”的地方发现问题,有时也能指出统编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在师生课外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讨论问题、切磋学问、相互启发、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上面,是本人在这多年从事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的基础上,参考若干篇教学法文章,而写出来的一篇总结性文章。应加以说明的是:上述文章中,不少内容反映了我国广大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本人仅仅是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本人认为:发掘和深化已有的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并加以身体力行和宣传推广,也不失为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限于笔者水平,文中定有很多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上一篇:职业中专老师课题研究心得 下一篇:新课程环境下浅析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