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师饮茶:专注的幸福

时间:2022-05-31 10:04:14

与上师饮茶:专注的幸福

上一篇,我们谈了婚姻。这一篇,我们来谈谈专注。

最近有弟子来看我,说到一个人的专注力和智力同等重要,我深以为然,“当你专心做事的时候,本身会产生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力量。”我说。

弟子笑道:“做企业也一样,有的企业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但是,机会多的人或者机会多的企业,往往最后都是平庸的。有一个管理学家说,无论是企业和个人,当你知道该怎么走的时候,往往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点头。以前听说,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公司《华为基本法》里写着“永远不进入什么领域”,避免其公司陷入机会主义。我还听过万科的故事,当时万科做的业务非常多――录像机、百货、饮用水、服装、健身器材、保险,等等,坊间笑称“万科有一万个科”,公司无形中患上管理上的精神分裂症,后来王石苦下决心,由万归一,由万科变成一科,变成了一个住宅公司,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只做郊区住宅。有人问王石,为什么会放弃那么多业务,很多还是在赚钱的业务,王石是这样说服股东的―― “如果什么都做,我无法培养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如果职业经理人队伍是由一批万金油组成的话,这个企业无法做到百年老店,钱是怎么赚进来的,最后还得怎么还回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弟子突然问:“不过,有一些反例,比如说比亚迪,从做电池转向做汽车,两个领域都非常成功。这如何解释呢?”

我告诉他,有的企业多元化的时候,从来不去想其中的关联性,以及原有的能力能不能够进入到新领域。比亚迪,能够从一个领域转到另一个,是它取得了一种独特的别人没法模仿的能力――它在制造,瓦解原有的行业习俗,把不变成本变成了可变成本。当年在电池行业是怎么把老师逼到墙角,在汽车领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把老师逼到墙角。就像一个人今天写诗歌,明天写散文,这里有一种相通的能力。万科在转向专业化的时候,实际上要培养的就是这种独特能力。

弟子说,其实,所谓专注,还不能简单定义为只做一件事,有时做不同的事,如果能够“打通关”那也叫专注,但是存乎一心,尺度到底怎样拿捏,很微妙、很艺术。

我赞同。回到刚才那个话题,拿职业来说,以前是做电台主持的,现在做杂志编辑,算不算不专注?差别在哪里?我认为,差别在于你如何定义你的工作。如果你定义为一个用心灵和别人沟通的工作,那么,今天不管你是做电台还是做杂志,其实你都是专注。所以,不管万科如何由一万个科变成一个科,比亚迪不管是造车或是造电池,它们都是在创造一种越来越精益求精的工作,都是同样的专注。专注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我们对工作的定义。而我还要说的是,专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专注本身就是幸福的。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同时有无数件事情在做,很疲惫,很沮丧。我后来发现,其实在这个时候,保持自己快乐,让自己觉得幸福、安全的方法,反倒是把所有事情都停下来,做一件特别简单和重复的事。我认识一个中医师,他解除压力的方法是擦皮鞋,他把家里所有人的皮鞋都拿出来擦,左三下、右三下、打灰――当擦完十双皮鞋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很幸福。

有人说,“凡专精一矣必有动人之处”。衡量该不该专注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是不是在这种专注中不断地深化你的幸福感,就是说,这件事不断把你引向一个新境界,而你是快乐的。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养老院里把老人分成两组,一组让他们去养花,或者去关注一个孤儿,每天都有牵挂,每天都有事情要去做;另一组人就整天吃饭、看电视、睡觉。一年多以后,发现这两组人精神状态很不一样,甚至死亡率差别了50%。

实际上,专注是有回馈的,你要时刻感受到一种回应,这种专注才值得去做。在达到所谓成就感的同时,体验到幸福感,这就是专注本身的回报。说句题外话,有人读了金庸的《鹿鼎记》,以为八个老婆是人生最大幸福,但如果反过来看,能够专注地爱一个人,那在人生终点的时候,也许你收获的幸福会更多,哪怕你爱的这个人是自己呢。

上一篇:想想看,组织缘何低效 下一篇:港府研削减自由行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