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疗妥治疗新生儿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30 07:22:03

喜疗妥治疗新生儿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 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82―01

静脉输液可补充身体必须的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以及药物等,从而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具有输入量大、输入速度快的特点,而药物外渗所致的外渗性损伤如静脉炎、局部组织肿胀乃至组织坏死等则是输液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新生儿血管细小、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和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觉,静脉输液时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红肿、瘀血、坏死后疤痕形成等局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1],修复困难,容易诱发医疗纠纷,因此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以往多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疗效不够理想。本研究应用喜疗妥治疗新生儿输液后局部损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6月-2013年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静脉炎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病情严重的,2、患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或基因病,3.排除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符合条件的共有96例,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生后6~28天。排除静脉炎部位在头皮、手背和腋窝,表现为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或有硬结,或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根据病例入选顺序,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的一般情况及静脉炎分级情况,见表1、2。两组在性别、年龄、胎龄、体重和静脉炎分级上无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用无菌棉签将喜疗妥软膏均匀涂搽在静脉炎发生部位,薄薄一层,再轻轻按摩15~20min,动作轻柔、力度均匀,按摩毕,再涂一薄层喜疗妥软膏, 2次/d,直至静脉炎痊愈时停止;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10 m,浸透2层无菌纱布持续湿敷于静脉炎部位,每次1 h,2次/d,直至静脉炎痊愈时停止。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局部皮肤红肿消退所需的时间。

1.3 静脉炎分级标准[2]

1级静脉炎:局部红肿、压痛,无可见索条;无可触及静脉索条状;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内。2级静脉炎:局部表现为红肿或水肿、热、疼痛,有可见索条;无可触及静脉索条;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外。3级静脉炎:局部表现为疼痛、热、红肿甚至脓肿;有时可见索条;有可触及静脉索条;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外。

1.4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显效:用药后灼热、疼痛消失,红、肿胀消退面积小于80%;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作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红肿消退时间的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红肿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2 两组疗效的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静脉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及留置时间长和被动承载某些高渗药液(如脂肪乳、葡萄糖酸钙、氯化钾),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静脉炎,给护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一旦发现患儿局部皮肤或血管异常,应及时评估,给予积极有效治疗,促进恢复。传统的方法为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但治疗效果欠佳,且湿敷时间长,需不断浸润,容易结晶,操作不便。

喜疗妥通用名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其成分为多磺酸基粘多糖,是从动物脏器中提取制得。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抑制血栓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对皮肤无刺激,耐受性好。

喜疗妥软膏外敷后,局部按摩患处,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另外,按摩后可以使药物渗透至更深的皮下组织,可以解除药物对血管的毒性刺激,使血管内皮损伤、疼痛减轻,促进愈合。

本观察结果显示,喜疗妥外敷治疗静脉炎起效快,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喜疗妥软膏且渗透性强,药性温和,无刺激性,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是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小儿静脉炎的高效、价廉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燕,曾新华,桂文君,等.两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对比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6):80-81.

[2] 褚红.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 (2):191.

[3] 付春华,赵雁,于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

上一篇:一起幼儿双语乐园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下一篇: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使用“稳心颗粒”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