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平漫画旧上海

时间:2022-05-30 07:01:49

张乐平漫画旧上海

鸽笼素描

人称“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这是指北京和上海不同的居民住房。弄堂房子是上海的特殊产儿。

以前,在上海租界内以“里”命名的木板式弄堂住宅建筑,容易引起火灾,于是渐渐改为砖木结构,开始出现石库门里弄。这些房屋用石条砌门框,配以两扇中国传统的乌漆大门和铜门环,故被称为“石库门房子”,或者干脆叫“石库门”。

如坐落在永嘉路291弄的慎成里,建于1928年,在当时法租界西爱咸斯路伶永嘉脚上,慎成里是最大的一条弄堂。弄内都是坐北朝南的三层老式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亭子间、正房、晒台和灶披间(即厨房)。有的还分前楼和后楼。

1935年,现代作家穆木天写的《弄堂》里曾这样说:“从后门口望去,家家都有一个或两个红油漆的马桶,在后门口陈列着。那种罗列成行的样子,又令人想起像一种大阅兵式,方才的马桶合奏乐,又令人怀疑到是野战的演习了。”

弄堂房子造价低,租金却不低。鲁迅是1933年春搬人山阴路的大陆新村的,他在3月21日的日记中写到:“决定居于大陆新村,付房钱四十五两,付煤气押柜泉二十,付水道押柜泉四十。”鲁迅在《病后杂谈》里说:“每两作一元四角算。”那45两就是63元。这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当时一般人无钱租一幢房子,只租一二间,于是就出现了二房东、三房东了。有的房子住了72家房客,几代人挤在一个小屋里。地上、床上、阁楼上都睡满了人。

弄堂是大上海的一个缩影。小市民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在亭子间里孕育他们的作品……

大饭店

上诲是集京、广、川、扬、潮、闽、苏、杭、鲁、豫、徽、湘等系十六帮名菜之大成,到处开设有地方特色的饭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不少有名的大饭店,如华懋饭店、国际饭店、大华饭店、礼查饭店、老正兴饭店,还有一些西餐馆,如一品香西餐馆、德大西餐馆、沙利文、凯司令、大西洋西菜社、四姐妹大饭店等。有美式、德式、意大利式、俄式的。

1934年,在南京西路黄河路口,建造了一幢24层楼高的国际饭店,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高楼。它地下2层、地上22层,高82米。国际饭店是由中南、大陆、金城、盐业四家银行联合派生的经济实体。国际饭店在1934年建成时,它的命名颇费一番周折。开始时,英文名定为“International Hotel”(国际饭店),担任饭店经理的瑞士人希勃勒认为这个名字发音不够响亮,建议另外取一个易听易叫的名字。有关方面接受希勃勒的意见,就在译成英文的“国际饭店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下,加上一个“Park Hotel”(花园饭店)的名字,中文仍然叫国际饭店。1934年12月1日,国际饭店正式开幕。

大饭店的设施是一流的,服务质量也是一流的。1935年 11月出版的《良友画报》第111期有一篇洪深写的《大饭店》,文中讲到这样一件事:

有位性急的旅客,要喝热汤。侍应生把汤端来的时候,汤盆上有一个银盖子。旅客把盖子一摸,感到是冷的,便大骂侍应生。侍应生一声不响,仍是笑容满面地把银盖移去,里面的汤是热气腾腾的。那客人不响了。这件事给领班知道后,就批评侍应生,说:“你虽然没有和客人抬杠,但他心里肯定不高兴的。”

“那我该怎么办呢?”

“你首先应当为‘冷场’抱歉,然后过一会儿,开了盖子,把热汤端上,那客人就不会为自己弄错而感到难堪了。”

“一品香”的老板和经理都是中国人,所以虽然名为西餐馆,其实口味已经是中国化了。一些文人就特别喜欢到“一品香”去吃西餐。老报人曹聚仁常常去那儿,他说:“一品香的大菜,乃是华人的大菜,等于中菜西吃,这才有了点菜吃,下得肚子,煎牛排就不会那么的血淋淋,望之生畏了。”

上海人喜欢吃大餐,有诗为证:“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赌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其实,到大饭店去的人,并不一定是去吃饭的。其中有寻找婚外情的,有谈军火生意的,更有三教九流。从张乐平的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男人,被老婆在大饭店发现揪耳的;有女儿死在大饭店,父母去要人,被警察驱赶出来。总之,大饭店等于是个小社会,小报的记者常常会在这里抓几条社会新闻,卖给报社换几个钱。

上一篇:“上海船王”和他的“三进九庭心” 下一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特别部档案(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