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

时间:2022-05-30 01:48:09

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是读者对小说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作为《红楼梦》“楔子”(前五回)中的第三回,主人公“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将引出这部宏篇巨著中的许多人物,尤其是举足轻重的王熙凤和主人公贾宝玉。该以怎样的情节让这部戏中的人物在林黛玉的眼中依次登场,又以怎样的方式设置宝黛初次想见,是曹雪芹精心构思的主要环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这位文学大师以其精湛绝伦的艺术笔墨为我们创置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出场。

一、贾母――宝塔尖儿式的出场

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投奔外祖母家。以黛玉的眼睛审视纷纭而复杂的祖母家的众多人物,该让谁第一个露脸呢?从黛玉来讲,母逝悲恸的心情急欲找一个能倾诉衷肠的至亲人儿;而作为晚年丧女的贾母,伤痛的内心正是无法补救之时,让这心系一人之死的祖孙二人,以正常人的逻辑推理去让她们碰撞、交融,去“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以“宽慰解释”她们的伤感,也许是作者的一番用意。然而,揣摩整章结构,贾母的第一个出场,更为绝佳的妙处不仅如此显然。作为贵族宗法之家的荣国府,只有让这位“活佛”、“老祖宗”、“宝塔尖儿”首次登场,才能引出环绕在她周围的一大批人物出场,才能展现其庞大奢华的一面,才能便于写一些次要的人物。正如作者在实写了贾母之后,无需再作繁文缛节的介绍,通过贾母来一个“群体介绍”――邢王二夫人、李纨,在这样一个场合,进而让三个“嫡亲的孙女”娇美动人的亮相,达到了用笔少人物出场多的艺术效果。而更为可探讨的是作者要营造一个氛围,一个人多但“敛声屏气,恭敬肃严”的宗法家族的气氛。如此专心地营造、巧妙地蓄势均为了“风辣子”出台。

二、王熙风――众星捧月式的出场

正当众人与黛玉寒暄和人人“恭敬肃严”之时,“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似平静的湖面掷入一石,如同传统戏剧演出时主要人物登场前先使观众听到唱腔,荣国府中最具特殊身份和地位的王熙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登场了。这是被人评为“卓越例证”、“神来之笔”的出场。对这一博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惯于玩弄权术、精明能干的女性形象,在前面作者早已蓄势营造的“敛声屏气”的氛围中突然“放诞无礼”的由“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出场,足能亮出其“独”、“奇”之特点。黛玉的“纳罕”、“连忙起身接见”,更能反衬这一众星捧月式出场人物的非凡。偌大一个贾府,如此出场设计非王熙凤莫属。这一异峰突起般的人物亮相,使得作者的笔端如同摄像机镜头般的一下子聚焦于艳丽袭人的“月”之上,然后放大镜头泼开笔墨酣畅淋漓地对她进行细刻与展示。让其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充分显露泼辣放肆、机变逢迎的本领。这一独角戏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红楼梦》后面情节的展开。作者机巧地设计,不仅让王熙凤在这一“人人皆敛声屏气”的广阔天地单独地尽现风姿,暴露其独特的个性,也为她在日后的行事中口蜜腹剑、刁钻狡黠性格的发展和养成先重重地刻上了一笔。

三、贾宝玉――欲扬先抑式的出场

每次品读《红楼梦》、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总有一个疑问在萦绕:为何宝玉登场前先通过王夫人对黛玉的嘱咐作一番渲染,不让整部小说的两主人公来个一见倾情、没任何心理印象的相会呢?在反复通读了《红楼梦》。既为三生石畔还泪宿债叹奇,又为宝黛悲剧爱情悲伤之后,才渐渐领悟到曹雪芹设置宝黛初次相会的绝妙所在。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先对黛玉介绍宝玉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疯傻傻”,此就成了宝玉登场前黛玉印象中的宝哥哥。而在第二回中,冷子兴只概述了宝玉抓周之事,这一切又在读者的脑海中为主人公登场前留下了一个印记,也是作者有意识地先抑制宝玉急速亮相。就在黛玉“疑惑”宝玉为何“惫懒人物”之时,跃进黛玉眼帘的却是一位“年轻”、“何等眼熟”的公子,这一黛玉眼中的宝玉,不只暗合了第一回中充满神话色彩的木石前盟的故事。更为突出表现的是宝玉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以其“顽劣异常”对正统观念进行了抵触,使其叛逆性格初露端倪,这一点主要是通过黛玉(也包括读者)先前印象与实际感触反差甚远来体现的。紧接着宝玉第二次登场观察黛玉时笑道的“远别重逢”,竟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至此,“阆苑仙葩”同“白壁无瑕”经历几世几劫才得以“金凤玉露一相逢”,随之便演出后面“疯疯傻傻”摔通灵宝玉的情形来,宝玉的性格得到了初步的张扬。这两次不同形式的宝玉亮相,综合起来看,作者给我们构造出的是一种前世有缘、今生相逢的至纯至真的优美艺术境界。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730302)

上一篇:空白 第8期 下一篇:“葵”的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