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要着眼于赏析

时间:2022-05-30 01:02:26

诗歌是激情的艺术,无情不可言诗;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精炼和谐,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我们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读诗应着眼于赏析,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境界,才能促使他们兴味盎然,主动积累。

一、着力于情境的再现,赏析诗的情境美

诗具有情境美,诗人的内情与描写的外物相融合,情景交融,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意境。读诗时,引导学生目注神驰,观此思彼,展开想象与联想,并以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感受为补充,可使他们进入诗境,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如读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可以引导学生边吟读边想象,使诗中描绘的夏日西湖骤雨图浮现眼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抓住云如翻墨、雨如跳珠的比喻展开想象,抓住“乱”这个词体会繁杂、众多、拥挤、无秩序的意味,使学生对乌云满天、大雨倾泻、雨珠飞溅的形象有直接的感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又是一番景色。一个“忽”字使画面迅速转换,推出雨过天晴水天明净的新景。学生开口吟诵,闭目遐思,把握景象的瞬息之变,观赏、玩味如入画中。

二、用心于感情的激荡,赏析诗的情感美

诗,首先是情,然后才是理。喜怒哀乐,诗之情也。怎样把诗情传送到学生心中,以高尚的情操激荡学生的胸怀呢?可以采用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重点理解关键词句、表情朗读、深思回味等方法。比如读文天祥的《扬子江》,要学生深入理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所蕴含的对祖国的忠贞不二,单讲比喻的修辞手法,单推敲“休”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作者的身世和他从南通搭海船到浙东转往福州路上写该诗时的背景作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他挽救国家危亡、坚决抵抗侵略的意志和气节,学生对诗句的沉重分量和闪光的思想才会有真切的理解。抒抱负、言志向的诗以情感染学生,写景的诗也未尝不是如此。《题西林壁》《凉州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等诗篇,通过表情朗读、静思回味,以画面、节奏和音韵作用于耳目,使庐山的奇峻、黄河的雄伟、西湖的柔美在学生胸中激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深情。

三、注意词句的推敲,赏析诗的语言美

诗是语言的艺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和思考,寻求最恰当的词句来表情达意。百炼成字,千锤成句,任何一首好诗都是意新语工的。读诗时,启发学生推敲作品的遣词造句,就能咀嚼到语言的甘甜。如秦观《春日》中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一“含”一“卧”,把花儿饱吸春雨后的娇态尽现纸上,境界全出。

四、进行多角度的比较,赏析诗的风格美

学习一首新诗时,注意和学过的诗篇进行比较,有时进行同类型的比较,有时进行对照比较,有时进行全诗的比较,有时突出某一点进行比较。如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让学生回忆柳宗元的《江雪》和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进而比较三幅画面的异同。通过比较,明确同是写捉鱼,有的是江上捕捉,“出没风波里”;有的是舟中垂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的是白色一片,“鸟绝人踪灭”;有的是和煦,桃花流水白鹭飞,有的色彩单一,有的五色斑斓;有的以画取胜,有的以理见长。再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两首对照起来学,国破的忧愁与收复失地的喜悦构成鲜明的对比。同题材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甚至同一作者的同主题作品也有鲜明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大大激发了诵读积累的兴味。

(作者单位:南京市双塘小学)

上一篇:单元主题教学,建构儿童精神家园 下一篇:让“感悟卡”为课外阅读添趣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