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其实“不懂”

时间:2022-05-30 07:34:28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实用有效的?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授那些狭隘的、抽象的知识内容,而重点应放在提高理解、消化、分析的能力上,使知识井井有条的能力上,应放在培养学生掌握举重若轻地处理具体和抽象、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上,关键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上课听得懂,自己解题时又不会做的情况。“懂了”其实“不懂”,这背后反映了教师平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一、课堂教学案例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本理论,内容逻辑性较强,概念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故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化学平衡一直是重头戏。在化学平衡的典型试题中,有一块内容是很常见的,那就是当一种外界条件变化时,v正、v逆是如何变化的。在许多高考复习书中,经常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来识记,这让学生很难记住,因为外界条件太多,化学反应类型又有不同的分类,如果死记硬背,马上就会忘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原则:只要增加浓度(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增大气体的压强(不管气体体积是否变化),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v正、v逆均增大;减小上述条件,v正、v逆均减小。

等效平衡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难点有些内容,对于有些内容很多学生直到高三毕业也没有真正弄清楚。每次复习的时候,教师总会讲等效平衡的内容,学生在复习后暂时会理解,但一段时间后又忘得一干二净。对于等效平衡,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三个规律:一是等效平衡与途径无关;二是在相同条件下只要两平衡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这两平衡就等效;三是恒温恒容时,按照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原平衡相同,这两平衡等效;恒温恒压时,按照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这两平衡等效。

上面两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在上完课后,询问学生是否掌握,大部分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懂了”,觉得化学平衡也不过如此,没有教师说的那么难,可是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只要条件稍有改变,题目就做不出来。学生“懂了”的背后有着明显的有效性缺失,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讲的规律,“懂了”只是表面现象。

二、“懂了”背后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以为把概念、方法、规律讲得深入浅出,很有条理,学生就会全盘接受。从学生上课的反应看也不错:聚精会神地听课,认真地记笔记,而且还不时点头,教师通常会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得不错吧。但一考试,常常让人大跌眼镜,很多基础的题目都不会做。学生明明是“懂了”,“懂了”却没有明白,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畸形”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应付老师,不懂装懂

几乎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会问:“懂了吗?”有些教师希望听到学生说:“懂了!”如果有学生说:“不懂!”教师可能会不高兴,以为自己课讲得不好,讲得不够清楚,还以为有学生故意在搞破坏。明明讲得这么清楚了,怎么可能不懂呢?这时可能会去责备学生,使得学生习惯性地回答“懂了”以附和老师的愿望。

2.上课时懂了,一段时间后又忘记了

举例来说:班里有一位同学讲了一个笑话,晚上你还会记得很清楚,但是第二天你就不一定还记得了,而如果一个月后再问你一个月前的某天某个同学讲了什么笑话,你多半答不上来。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记忆遗忘规律:你瞬间记忆的内容,有40%以上的知识会在你记忆的20分钟内遗忘,而过半的知识都会在你记忆的一个小时中被遗忘。上课时懂了,一段时间后又忘记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懂了”只是表面,不会实际应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仅仅“懂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上课听得懂,却不会解题。“懂了”只是表面现象,有效的课堂上除了掌握化学知识,还要会应用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算真正“懂了”。

三、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教师就感到害怕。”“懂了”背后有效性的缺失值得教师研究,找到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1.构建真实的课堂

我们有些学生很会作假,课堂中有不少“南郭先生”附和老师,他们其实根本没有理解所学内容。有些学生在作业上作假,抄别人的作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有效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能反映现有问题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提问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 上课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懂时大胆地提出来,积极与老师交流,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不会因为学生听不懂而训斥学生。如果学生能很好地与老师交流,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不足(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作业上),教师再根据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找到符合自己学生需求的教育方法,上课也更加有针对性,课堂的有效性才会大大提高。

2.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从“懂了”到真正会应用,教师可以精选例题,从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格式等方面,有层次地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全面领会例题的解题程序和方法,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或测试,巩固和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和解答习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高考试题为例题,因为高考题经过了很多专家的揣摩和研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3.课堂上要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上文提到过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每天非常辛苦记忆新的知识,而与此同时,也在不停地忘却。但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也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最初的一段时间遗忘的速度很快,而后就逐渐减慢了,到了一定长的时间之后,就几乎不再进行遗忘。学生学得的知识如不及时复习就会大量遗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复习前面的知识,就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遗忘。

4.课堂上要做到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有效性。有效提问包含: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有逻辑地、连续地提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水平区分度,问题要紧跟学生的反馈,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采用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教师有效提问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知识和技能。

“懂了”其实“不懂”,反映了课堂教学背后有效性的缺失,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和反思,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浅探 下一篇: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